海外一年狂攬超80億營收!靠品牌、多渠道,追覓科技跨境賺翻了。
近年來,許多行業在國內面臨激烈競爭和增長放緩,海外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提供了巨大的人口紅利和消費潛力。
品牌出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成為中國企業實現可持續增長、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戰略。
從2017年創辦追覓科技,到去年黑五前后陸續在德國、意大利、新加坡等西方發達市場占據第一,俞浩一手打造的多款掃地機器人產品,不僅將曾經掃地機器人霸主iRobot挑落馬下,也劍指戴森等全球超一線品牌,以圖一決雌雄。
俞浩的成功案例,正印證了這條路徑的可行性與巨大價值。
攻克高轉速問題
1987年,追覓科技創始人俞浩出生于南通的一個普通鄉鎮。
在12歲時,俞浩就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發明。那時家里蓋了新樓房,俞浩自告奮勇,希望自己設計線路,使得樓上、樓下的開關能夠一起控制一盞燈。常規的雙控電路通過單刀雙擲開關來控制,年幼的俞浩對此并不了解,但他隱約知道,家里的電線是一個網絡,正電負電無處不在。這使他想到:兩個開關只有接一正一負時,燈泡才會亮起。雙控電路就這樣被無意間“發明”出來了。
創新意識也一直滲透在俞浩的人生軌跡之中。俞浩一直以來的夢想是造一架全世界最好的國產大飛機,他從小便練就了一個神奇的技能:根據飛機在天上飛過時的一小點畫面和聲音,就大概能辨別出是哪個型號的飛機。到了2005年,俞浩憑借物理競賽獲獎,保送至清華大學攻讀航空航天專業。
2009年,俞浩在學校創辦了國內最早的創客空間——“天空工場”,主攻飛行器研發,順利拿到了波音公司的贊助和一些課題任務。在清華,一眾極客發燒友們探討未來的飛行器、汽車、各種機器人以及30年后的世界會發生什么,俞浩已經嘗試發明無人機,成為了國內最早的三旋翼、四旋翼發明者,并開始從0到1做吸塵器最難、最核心的部分——高速數字馬達。“天空工場”后來也成了追覓科技的雛形。
2015年底,隨著智能清潔消費市場蒸蒸日上,俞浩也找到了自己的全新方向:在智能清潔領域,“我想做一個服務于千家萬戶的全球頂級科技公司——用科技來解放人們的雙手,讓人們可以多做創造性的事情。”
2017年,追覓科技成立,率先攻克了高速數字馬達這一核心技術。彼時國內大部分產品的高速馬達轉速只為1-2萬轉,國際頭部企業則能達到10倍以上。因此,攻克高轉速問題,進一步提高清潔效率和清潔能力后,追覓也被雷軍相中,正式加入小米生態鏈。
逆共識的路線選擇
高速數字馬達的突破,僅僅是個開始,俞浩還在以“預見未來”為驅動力,布局通用性技術,為長期發展預留可能性。
自2017年追覓成立開始,在國內做好小米生態鏈服務的同時,俞浩第二年就帶領追覓踏上了全球化的漫漫征途。
當時的海外市場,追覓面對的可說是群雄并起。在吹風機、吸塵器領域,戴森是絕對的王者;在掃地機器人市場,美國iRobot也有著絕對的主導。
作為出海的先行者,擺在俞浩面前的路徑選擇其實不難理解,是殺入歐美市場和戴森、iRobot搶一杯羹,還是潛入東南亞、南美等新興市場通過性價比去搶占先機?
后一條路是最不壞的選擇,也是很多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出海時的慣性選擇,這背后的根源可能仍是不自信:中國有的是人口紅利和廉價中小商品,憑什么能和世界一線消費品牌一較高下呢?
俞浩再一次做出了有點逆共識的路線選擇:相較于對價格更敏感的東南亞低價市場,優先“硬啃”日韓、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及高端市場。
從自研高速馬達上的研發突破,到一次次的產品迭代比肩戴森,俞浩不僅想要做一個戴森一樣的公司,而且他越來越篤定追覓背后的中國智造時代和研發紅利已經來臨,這個時候再一味的通過低價或者單純的成本控制去搶奪新興市場,已經不是一個好的策略。
當行業深陷價格戰的泥沼時,追覓堅定地選擇了另一條路徑,則用技術錨定全球定價權。
俞浩說,“過去可能是美國研發,中國制造,但現在,世界的運作方式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未來世界的格局一定是,全球資源,中國研發,本土制造,世界消費。”
得益于“把中國技術輸向全球,又要把全球資源納入創新體系”這種雙向穿透的全球化戰略的成功,追覓科技展現出了強勁的實力。
在海外市場,追覓科技的市場份額相當可觀:在德國,2023年其掃地機器人產品超過iRobot等老牌企業,成為市場份額第一的品牌,2024年Q1掃地機市占率突破40%并持續保持第一;在意大利,其洗地機H12 Pro上市后屢次獲得意大利亞馬遜洗地機類目銷量第一名;在東南亞市場,2023年第四季度追覓科技的掃地機和洗地機市場占有率均位居第一……IDC《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4年Q4)》顯示,2024年追覓科技掃地機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36.6%,排名全球第五。
在業績方面,有數據指出,追覓科技2024年的營收高達150億元,其中海外營收超80億元。精彩的市場表現自然能夠獲得資本的青睞,2021年追覓科技拿下36億投資,一舉成為智能清潔家居賽道最大潛力融資項目。在2024年的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中,數據顯示,追覓科技的估值已經到達200億元。
進軍全屋智能家居生態
有機會的地方,就能看到追覓科技的身影。在清潔電器領域取得巨大成功后,追覓科技并沒有局限于現有的業務范疇,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市場領域,開始跨界賺錢。
曾經,家庭中的“智能家電”還需費不少人力,“智能”不靈時有發生。從掃地、拖地,到洗碗、洗衣,技術把人從家庭勞務中解放出來。當下,我們正在經歷從“單品智能”、“被動智能”向“主動智能”的“無感化時代”躍遷。這也就要求企業,能夠把單品技術優勢需轉換為全場景解決方案,實現從地面(掃地機)到空氣(空調/凈化器)到廚房(廚電)的全場景覆蓋,獲得“從地板到天空”的連貫體驗。
俞浩曾說,“追覓未來會是一家廣義機器人公司,當然機器人不見得要長得像人,而是具備傳感、處理、執行等功能,我們要持續做好機器人的心臟和大腦。心臟是高速馬達,提供動源,大腦是基于圖像的感知、識別、規劃和控制,有了心臟和大腦就可以去拓展一個又一個的領域。”
高速數字馬達可以給絕大多數家電提供動力心臟;流體力學技術,可優化油煙機效能,解決“強吸必增噪”的問題;機械臂可用于空調,使其實現126°的廣角送風,是傳統空調的1.8倍……
在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者電子博覽會上,追覓科技集中展示了最新研發的空調、冰箱、洗衣機/干衣機以及洗碗機、微蒸烤箱和煙灶等豐富的高端家電新品類,向行業展示一系列前沿技術落地大家電產品的成果,正式進軍全屋智能家居生態。
細究其戰略躍遷的底層邏輯,恰與當下正火的“人車家全生態”趨勢形成共振。同時,追覓在清潔電器領域的復利優勢,也可以直接復用到新領域,構成高資金效率。這種將成熟領域的優勢,進行跨場景復用的創新實踐,為家電行業存量突圍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以前不被理解的時候,不少人覺得追覓做很多品類和零部件。近期大模型的迭代一下子可以解釋了——產品和業務做的越多,我們的思考范圍就越多。”俞浩多次強調,迭代速度的重要性。
當下,按照大家電10年~12年的換新周期,2025年正值全球家電替換潮起點,疊加綠色消費政策,市場增量顯著。而追覓特有的高端技術標簽(如機械臂、20萬轉馬達)能夠強化品牌溢價,與傳統家電形成代際差。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4年,追覓拿下中國線上清潔電器份額第一,占比16.2%;追覓吸塵器登頂2024年中國自動集塵吸塵器市場規模行業第一;此外,追覓機械臂掃地機家族自2023年5月推出至今,全球累計銷量已突破200萬臺。這些真切的數據,彰顯了行業對追覓技術復利生態的高度認可。
隨著全屋智能生態的不斷拓展與深化,追覓有望持續引領行業變革,為消費者帶來更多超越想象的智能生活體驗,開啟智能生活的嶄新篇章。
注:本文由通商薈整編,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創客公社、跨境派、出海湃、壹度Pro、虎嗅APP、易簡財經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