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0日,是越調表演藝術家申鳳梅大師逝世30周年紀念日。7月9日,《河南日報客戶端》以《聲振云霄——一樁往事紀念申鳳梅大師逝世30周年》為題進行了報道,具體內容如下:
□劉雅鳴
一個夏日悶熱的夜晚,在當?shù)赜讶耸⑶檠s下,欣然夜游周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帝廟。在一座清代戲樓前,猛然看到了牌匾上四個大字:“聲振云霄”——幾乎同時,我和好友脫口而出同一個名字:申鳳梅!
這四個字說的不就是她嗎!
“今年7月20日,是越調表演藝術家申鳳梅大師逝世30周年紀念日,”當?shù)赝菊f道,“我們正準備搞一些紀念活動呢!”
30多年前的一幕,一下涌向眼前。
“乖乖,你是個記者,還是個新華社的記者?”問這話的正是申鳳梅,在我看來一個很普通的、還有些土氣的河南老人。那時,我入職新華社河南分社沒兩年,受單位指派參加當時周口地委在深圳舉辦的招商活動,主辦單位安排我和申大師住在了同一個房間。
那是一個標準間,房間不大,兩床挨得很近,我們坐在各自床頭,稍一靠近,臉幾乎都能貼到一起。
打量著眼前這個滿臉稚氣的小記者,老人家一臉不太相信的樣子,又掩飾不住地好奇和喜歡。我至今還記得她瘦削的臉龐、熱情的笑容。“我給你唱一段吧”,忽聽老人家這樣說,讓我多少有些吃驚,一時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從陜西的大學畢業(yè)不久的我,對河南傳統(tǒng)戲曲藝術所知不多。因為少時看過風靡一時的電影《朝陽溝》,多少知道點豫劇,還有豫劇大師常香玉,但對越調就知之甚少了,更不清楚對面這位衣著樸素的老人原來是大師級別,是越調的代表性人物。
老人很健談,說了好一會兒話,具體內容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她忽然鄭重朗聲說道:“乖,你記住啊,有德有才是偉人,有德無才是庸人,有才無德是小人,無德無才是廢人。”
這幾句話,我沒來得及記在本子上,但就聽了這么一次,便深深刻在腦海里。
此后,跟大師再無交集的機緣。聽說她的身體一直不好,67歲便猝然長逝,心里很是哀痛。隨著年齡增長,時不時也會聽一些戲曲唱段,而每每聽到申大師的《收姜維》,特別是那段“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其中的唱腔、念白與韻味都令人擊賞,真真是妙不可言。
1963年4月申鳳梅率團晉京演出,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他夸贊申鳳梅“你把諸葛亮演活了,河南的諸葛亮會做思想工作”。
從資料中看到,當年周恩來總理看了她的《收姜維》后稱她為“河南的活諸葛”,還風趣地說“河南的諸葛亮會做思想工作”。
越調本是個不起眼的地方小劇種,主要流傳于河南的周口、南陽一帶,正是在申鳳梅和一批批老藝人勇于革新、不懈努力下,終將這一鄉(xiāng)野小戲推向了全國大舞臺。
1963年4月京劇大師馬連良收申鳳梅為徒后,馬連良為申鳳梅扮戲。
在她57年的藝術生涯中,先后在近200個劇目中扮演過生、旦等各種行當?shù)慕巧茉炝烁魃黝愋愿皴漠惖谋姸嗨囆g形象,尤其在系列三國戲中飾演諸葛亮深得好評,已成經典。
最為可貴的是,在她的心里,觀眾始終是第一位的。她不管到了哪里,完成了正式演出,總要到福利院、農戶家中甚至走到街頭為賣胡辣湯的小販們演唱。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是一個演員,不管啥時候,只要觀眾愿聽我唱,我就唱。”看到這句話,想起她在深圳那個賓館房間里“我給你唱一段”的情景,我不禁莞爾又動情淚目。
看了一些回憶申鳳梅的文章,除了對她藝術造詣的尊崇認可外,大家還有一個一致的評價是,她的人品好,跟群眾的關系特別好,老百姓對她也特別好。“什么是人民藝術家,不是個人自封的,是老百姓封的。”與大師雖僅有一面之緣,此言信矣!
1980年越調戲曲電影《諸葛亮吊孝》劇照,申鳳梅飾諸葛亮。
“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聽山人把情由細說端詳啊!”高亢激越的唱腔再次回響耳旁,真是聲振云霄!
對戲曲大師最好的懷念,就是繼續(xù)聽她的戲啊。
本文圖片均由河南省越調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提供。
戳這里關注我,看更多周口新聞
來 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責 編:胡艷萍
審 核:彭 鍇
監(jiān) 制:武文科
總監(jiān)制:程戰(zhàn)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