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風格昆曲《游園·驚夢》
2025.07.11-12
上海站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索引典籍 凝聚匠心呈現
壹
宮廷風格昆曲《游園·驚夢》
Kunqu Opera
Romantic Dream in Garden
在探索美的道路上
昆曲始終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5年7月11-12日19:30
北方昆曲劇院溯源故宮古籍中的經典
融合別開生面的表達
歷時兩年多傾心打造的
宮廷風格昆曲《游園·驚夢》
由一級演員邵天帥領銜主演
將在上海大劇院·大劇場上演
開啟穿越百年、情牽古今的藝術盛宴
劇情介紹
杜麗娘在游園之后,緩緩進入了夢鄉。在夢中,她開啟了一段奇妙又深情的歷程。
在花神接引下,她與心儀的愛人柳夢梅得以相會,兩人情意綿綿,仿佛世間唯有彼此。又在睡魔神的干預下,二人離別,并將杜麗娘引至地府,哪怕是到了陰森的地府,杜麗娘依舊沒有放棄對愛情的追求,她的這份深情仿佛能沖破陰陽兩界的隔閡。在他的追求和努力下,她又與愛人在故園再度相會。
只是,再美的夢也終有醒來的時候,杜麗娘從夢中驚醒,發現時間只過片刻,失落與彷徨涌上心頭。可就在這時,她忽然發現了那件原本只存在于夢中的定情信物,這奇妙的一幕,讓夢與現實在此刻交匯融合,跨越了夢境與現實的界限,最終得以有情人終成眷屬。
領銜主演
邵天帥 飾演 杜麗娘
北方昆曲劇院副院長、一級演員
工閨門旦,MFA藝術碩士,先后畢業于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師從張靜嫻、胡錦芳、魏春榮等,2013年正式拜昆曲表演藝術家張靜嫻為師。
代表作品:
宮廷風格昆曲《游園·驚夢》《白蛇傳》《紅樓夢》《影梅庵憶語-董小宛》“觀其復” 系列劇目《憐香伴》《玉簪記》《墻頭馬上》《金雀記》等作品。
主要榮譽:
曾榮獲全國昆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優秀表演獎;北京戲曲紅梅大賽獲金獎;第十二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上海白玉蘭表演藝術主角新人獎;第五屆中國昆劇節優秀表演獎;第十屆中國藝術節表演獎。2022年8月,入選2022年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入選人員名單。
王琛飾演柳夢梅
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北方昆曲劇院二級演員
師承李東升、于萬增、許鳳山、汪世瑜、馬玉森、王振義、邵崢、張堯等京昆名家,有著扎實的基本功和精湛的表演技藝。
代表作品:
宮廷風格昆曲《游園·驚夢》《牡丹亭》《西廂記》《白蛇傳》《趙氏孤兒》“觀其復”系列昆曲《憐香伴》等作品。
宮廷美學重塑經典 打造核心藝術吸引力
貳
宮廷風格昆曲《游園·驚夢》
Kunqu Opera
Romantic Dream in Garden
當 600 年前的昆曲雅韻邂逅非遺工藝的千年匠心,當宮廷美學的莊重華貴碰撞現代舞美的極簡哲思,北方昆曲劇院《游園?驚夢》正以無可復制的東方美學基因,重新定義“東方美學天花板”。
四大核心看點,揭開這場夢境盛宴的神秘面紗 —— 每一針繡線里的非遺魂,每一寸布料中的歷史痕,每一折景片間的東方意,都在訴說著傳統藝術跨越時空的生命力。
01
非遺工藝成就東方審美
一花一葉皆千年
劇中十二花神手持的"寶石花"法器,絕非尋常裝飾。它們以非遺宮廷工藝精制,每一朵均由玉石與寶石純手工打造,歷經選料、雕琢、鑲嵌等數十道工序。薄透的岫玉花瓣、金絲纏繞的石榴石花蕊,搭配玉石鑲嵌的枝干與絹花,在舞臺燈光下熠熠生輝。
當演員輕揮法器,寶石花如真花般搖曳生姿,將"花開富貴"的東方意象化作可觸摸的視覺奇觀。從設計到成型耗時數月的寶石花道具,在十二花神群唱時組成"堆花"儀典,以傳統戲曲與奢華珠寶的碰撞,綻放出驚艷時光的美學火花。
劇中融入的花神群唱段落《大堆花》,雖為清代之后衍生的藝術創造,卻成為推動劇情的關鍵。北方昆曲劇院五十年代錄制的《大堆花》,作為現存最全的花神群唱版本,被巧妙融入《游園·驚夢》,這既延續了不同歷史時期對《牡丹亭》的二度創作傳統,更凸顯了昆曲"同場曲"這一藝術形式的獨特價值。
02
歷史考據還原宮廷美學
每件戲服都是行走的文物圖鑒
《游園?驚夢》令觀眾"一眼入魂"的魅力,源于對宮廷美學的極致考究與創新表達。創作團隊以《升平署扮相圖》《宮廷演劇穿戴提綱》等宮廷文獻為根基,邀請故宮專家參與妝造設計,將明清宮廷服飾的莊重華麗與昆曲的浪漫婉約深度融合。無論是杜麗娘的"月白衫子""對兒紅披""青衣",還是十二花神、睡魔神的整體造型,均嚴格依照宮廷文檔記載的款式顏色,參照文物進行再創作,讓觀眾恍若穿越時空,置身明清宮廷的戲曲盛宴。
演員們所穿服飾,以蘇州全手繡工藝勾勒纏枝蓮紋。細密如繪的針法、光下溫潤的絲線,既彰顯明清宮廷服飾的雅致風骨,又以素凈月白色調和少女的靈動氣韻,成就"雅致與富貴并存,復古共高檔相生"的美學境界。當演員身著此衣輕移蓮步,綢緞垂墜感與手繡立體感相互映襯,宛如從宮廷畫卷中走出的仙子,舉手投足間盡是"一顧傾人城"的古典氣韻,成為令觀眾過目難忘的美學符號。
主創對戲服的匠心打造,不僅為舞臺呈現,更讓每一件戲服成為訴說歷史的文化載體。
杜麗娘“月白衫子”
03
舞美設計彰顯極簡格調
月亮門里的時空折疊術
有別于傳統戲曲"一桌二椅"的布景,《游園·驚夢》以三面可旋轉的"月亮門"景片構建極簡舞臺美學。配合七層紗幕的光影變幻,僅用幾何線條便勾勒出園林曲徑,燈光投射時形成"似隔非隔"的朦朧意境,完美呼應中式園林"移步換景"的含蓄美學。
可移動的三面墻體通過排列組合,既能象征時空轉換,又能渲染場景氛圍,與戲曲藝術的虛擬性相得益彰。舞臺上12位白衣花仙與8位黑衣舞者的設置,更強化了這種虛實相生的美學表達——正如京劇《三岔口》以虛擬動作演繹黑夜打斗,傳統戲曲中明場換景的檢場藝術,《游園·驚夢》同樣需要觀眾以想象完成情境建構,這恰是戲曲藝術最動人的獨特魅力。
04
傳統戲曲守正創新
宮廷風格昆曲《游園·驚夢》主創及主演花費了數月時間對經典唱段進行了精細化的打磨。傳統唱腔依舊,在傳統曲牌基礎上,特邀作曲家融入宮廷雅樂元素,笙簫鐘磬的編配強化莊重感,拓展了昆曲音樂的表現維度。
而且節奏的把控、演員的步法和形體語言上主創融入了更符合現代觀眾審美的細節調整。演員身段融入宮廷儀態規范,于唯美中透出戲劇張力,賦予經典全新解讀。
演員的演技、形體的雕琢、唱腔的精準控制,每一個細節的精益求精,都彰顯著對傳統的敬畏與堅守。既是對昆曲經典的致敬,也是對傳統文化未來發展的探索,為昆曲的當代傳播和傳承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路徑,打造出既具歷史底蘊又具時代風貌的創新成果,讓傳統文化“煥新”力量,為時代所見、為世界所聞。
打造沉浸式體驗活動 近距離感受昆曲之美
叁
宮廷風格昆曲《游園·驚夢》
Kunqu Opera
Romantic Dream in Garden
《游園?驚夢》特別打造「昆曲美學空間」,于演出前后開放三大沉浸式體驗環節。從非遺華服的針腳肌理到篆刻印章的文脈傳承,從打卡場景的光影定格到主演簽名的零距離互動,讓你在觀劇前后都沉浸在踏入湯顯祖筆下的夢幻之境。
01
華服靜態展
在劇場精心布置的華服靜態展區,特別甄選杜麗娘經典戲服進行陳列展示。一襲襲采用純手繡工藝的真絲戲服,以雅致的姿態靜置于展柜之中。觀眾們可近距離駐足觀賞,細細品味戲服上細密的針腳與精美的紋樣。在這近距離的觀賞與拍攝中,直觀感受全手繡工藝在真絲面料上綻放出的獨特魅力,領略傳統非遺技藝的深厚底蘊與非凡匠心。
02
主題打卡互動
劇組將在劇院內特別設置《游園·驚夢》主題展板與主題篆刻蓋章區域。精心設計的主題展板以劇中經典場景為背景,營造出極具氛圍感的打卡空間。
一旁的主題篆刻蓋章處,準備了富有劇中元素的篆刻印章。歡迎大家在此拍照打卡,用鏡頭記錄下此刻的喜悅,隨后通過社交平臺分享這份美好。與此同時,現場還為觀眾準備了驚喜,免費贈送精美的明信片,讓這份觀演前的愉悅體驗得以留存。
03
演后互動 主演簽名會
每場演出落幕之后,主演們將帶著戲中的妝造來到大廳,為觀眾們開啟一場限時限量簽名會。
由于時間和名額有限,工作人員會引導觀眾有序排隊等候。在排隊過程中,請各位觀眾手持場刊、海報或文創明信片,與主演近距離交流合影。歡迎大家與主演們分享觀劇感受,讓這場精彩的演出在簽名會的溫馨氛圍中延續。
從華服展的經緯線到簽名會的墨痕,每個環節都是《游園·驚夢》劇組對觀眾的期待和誠意展現。演出前一小時的昆曲美學空間,不僅是觀劇前的預熱,更是讓非遺工藝、宮廷美學與現代生活對話的橋梁。
7月11日至7月12日上海大劇院,提前抵達劇場,讓這場跨越時空的美學體驗,從踏入劇場的第一步便已開始 —— 畢竟,真正的驚夢之旅,從不止于舞臺之上。
如果你也熱愛傳統文化,
渴望感受古典藝術的魅力,
那一定不要錯過這場昆曲演出!
這不僅是一場昆曲藝術的盛宴,
更是一次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探索與傳承。
您將領略到宮廷風格的昆曲之美,
感受到傳統文化的
深厚底蘊和時代價值。
7月11-12日,
誠邀您走進上海大劇院,
共赴這段流傳百年的浪漫綺夢,
感受與愛共鳴的心跳。
曲終人未散
情緣永綿長
出品單位:北方昆曲劇院
出品人:楊鳳一
總監制:孫明磊
監制:邵天帥
制作人:曹文震 張鵬 劉巍
原著:明·湯顯祖
主創人員
藝術指導:汪世瑜
文學顧問:郭啟宏
學術顧問:王馗
總導演:張鵬
整理編劇:王一舸
音樂總監:周友良
舞美設計:劉科棟
燈光設計:任冬生
服裝設計:張銳
海報設計攝影:馮海
副導演、舞蹈設計:史博
造型設計:李學敏
道具設計:劉樹祥
音響設計:沈恬
樂隊指揮、音樂助理:鄭學
宣傳顧問:尚文超 姜書胤
英文翻譯:王俊
海報書法:馮國大
群曲指導:李文利
《游園·驚夢》演員名單
杜麗娘:邵天帥
柳夢梅:王琛
春香:王琳琳
胡判官:史舒越
睡魔神:張歡
大花神:袁大程
正月梅花花神:王奕錸
二月杏花花神:高陪雨
三月桃花花神:王蒲實
四月牡丹花花神:鮑思雨
五月石榴花神:魏典
六月荷花花神:田妙然
七月海棠花花神:劉珂延
八月桂花花神:譚蕭蕭
九月菊花花神:李相凱
十月芙蓉花神:宿梓晴
十一月山茶花神:劉京順
十二月臘梅花神:郭小菡
閏月靈芝花神:李尚燁
十二花仙:
孫夢晴 靳羽西 王禧悅 孔佳慧 張涵鈁 朱泓穎
王蕙文 楊禹薇 范雪營 苗 倩 楊雅儀 李昊昱
八鬼族:
程浩辰 蔣 雄 劉沛坤 陳家琦
韓周泓 龔 波 張新勇 解 童
伴唱人員:
張竹梅 陳雨萱 肖宇江 劉亞琳 丁炳太
楊鴻境 趙藝多 呂沛燁 谷思克
《游園·驚夢》樂隊成員
指揮:鄭學
司鼓:張航
司笛:劉天錄
笙:王智超 樊寧 王曉旭
琵琶:高雪
揚琴:陽茜
古箏:王燕
中阮:霍新星 李莘
高胡:張明明
二胡:張學敏 吳薇 梁茜 張小涵 崇斌
中胡:付鵬 錢昊
大提琴:周瑞雪 閆妍
貝斯:孔棰震
簫、塤:韋蘭
排笙:郭宗平
嗩吶:林威 曹瑗方
編鐘:程芳菲
大鑼:龔術坤
鐃鈸:柳玉忠
小鑼:王闖
定音鼓:郭繼方
效果:李琛
《游園·驚夢》舞美成員
服裝組:哈冬雪 張德強 趙軍
容妝組:張麗萱 楊悅 穆偉
道具組:史優揚 程千榮
盔箱組:張然 焦殷哲
裝置組:喬陽 馬超 劉建華 王海
燈光:龍鴻橋
字幕:黃纓淇
舞臺監督:周虹 曹文震
演出監督:王晶 韓銳捷
演員統籌:王鋒 周虹
樂隊統籌:王燕 郭宗平
舞美統籌:趙軍
演出宣傳統籌:王晶
項目執行人:劉禮霞 呂潔 周虹
劇務:孔佳慧 吳雯玉
場記:張涵鈁 張佳睿
敬請關注~
主創團隊
宮廷風格昆曲《游園·驚夢》的創排匯聚了業內頂尖的專家和主創團隊,堪稱豪華陣容,為這部劇作奠定了非凡品質。
藝術指導·汪世瑜
梅花獎獲得者、一級演員
藝術指導汪世瑜,一級演員,榮獲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002年被文化部表彰為“有顯殊成就”的昆曲藝術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擔任青春版《牡丹亭》總導演,北京皇家糧倉廳堂版《牡丹亭》導演和藝術總監,著有《汪世瑜談藝錄》一書。
劇本指導·郭啟宏
北京劇協終身榮譽主席
劇本指導郭啟宏,著名劇作家,現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編劇。代表作涵蓋話劇《知己》《李白》,昆曲《南唐遺事》《司馬相如》,京劇《司馬遷》等多種劇種。他三獲文化部最高獎文華劇作獎、四獲中國劇協最高獎曹禺戲劇文學獎,在戲劇創作領域成績斐然,被稱為中國當代戲劇創作“三駕馬車”之一。
學術顧問·王馗
文學博士
學術顧問王馗,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戲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戲曲研究》主編,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他在戲曲史論多個領域均有專門研究,承擔并完成國家級學術項目十多項,出版多部專著,在推動昆曲劇種保護工作中貢獻卓越。
總導演·張鵬
發起并導演觀其復昆曲系列
總導演張鵬,北方昆曲劇院青年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京劇專業,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研究生。自2016年發起并導演觀其復昆曲系列,連續五年排演劇目有:《憐香伴》《玉簪記》《墻頭馬上》《望江亭中秋切鲙》《金雀記》。導演劇目獲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憑借獨特復古風格與精湛執導技藝,收獲觀眾廣泛認可。
整理編劇·王一舸
昆曲作家
整理編劇王一舸,作為青年劇作家,才情出眾,以其敏銳的藝術感知與扎實的文字功底,為《游園·驚夢》的劇本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戲曲創作領域備受矚目的青年才俊。
音樂總監·周友良
一級作曲
音樂總監周友良,一級作曲,青春版《牡丹亭》音樂總監。曾多次獲得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文華獎、群星獎金獎、山花獎等重要獎項。2006年,被文化部授予“昆曲藝術優秀(作曲)主創人員”稱號。
在制作《游園·驚夢》的音樂時,他將古籍《南府升平署戲本》中的宮廷譜轉換為簡譜,再進行升評書與工尺譜的創作。為該劇精心還原宮廷風音樂,力求讓《游園·驚夢》的音樂既保留古韻,又不失現代性。
舞美設計·劉科棟
一級舞美設計
舞美設計劉科棟,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舞美設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中央戲劇學院客座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他是舞臺上的詩人,其作品風格獨特,善于運用空間、色彩和道具營造出詩意且富有感染力的舞臺氛圍。在過往作品中,無論是話劇《驚夢》《戲臺》《紅玫瑰與白玫瑰》,還是舞劇《水月洛神》《醒.獅》《五星出東方》等作品,他總能巧妙地將劇情與舞美設計融合,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視覺體驗。
燈光設計·任冬生
一級舞美設計
燈光設計任冬生,北京舞蹈學院舞臺美術系主任,一級舞美設計。曾多次獲得“文華獎”、“五個一”等國家級大獎以及俄羅斯“ Benois de la Danse”(伯努瓦獎)“最佳舞美設計獎”。代表作有與張藝謀合作的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詠春》《浪潮》《覺醒年代》等作品。
服裝設計·張銳
人類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后
服裝設計張銳,人類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后、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近年主要設計作品有昆曲《宦門子弟錯立身》《憐香伴》《羅浮夢》等作品。
他以《升平署扮相圖》和《宮廷演劇穿戴提綱》兩本文獻為基礎,在服裝設計中大量參考文物,將故宮的文化元素深度還原到戲服之上,精準呈現百年前的審美風格。
海報攝影設計·馮海
中國頂級時尚攝影師
海報設計與攝影馮海,中國頂級時尚攝影師。曾拍攝過引起熱潮的《新游園驚夢》主題照片,在當時引起轟動。其作品風格獨特,善于捕捉人物與場景的獨特魅力,通過鏡頭語言傳遞出濃厚的藝術氛圍。
造型設計·李學敏
二級容妝師
造型設計師李學敏,北方昆曲劇院舞美中心二級容妝師,舞美學會會員。作為觀其復造型師,有著豐富的經驗與獨特的審美,擅長根據角色特點設計貼合的造型,讓演員在舞臺上展現出最佳風貌。代表作品有蘇州昆劇院“青春版”《牡丹亭》《1699桃花扇》《香妃夢》等作品。
道具設計·劉樹祥
擔任多項重點劇目道具設計
道具設計師劉樹祥,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在道具設計方面經驗豐富,對細節把控嚴格,能夠根據劇情與時代背景,精心打造出貼合劇情的道具,為舞臺表演增添真實感與氛圍感。代表作品有呂劇《鐵門關》;昆曲《孔子之入衛鉻》《飛奪瀘定橋》《趙氏孤兒》《漢宮秋》等等作品。
音響設計·沈恬
錄音藝術專業碩士
音響設計師沈恬,中央民族樂團音響設計,中國錄音師協會、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中國舞臺美術學會音響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代表作品有中央民族樂團大型視聽交響音樂會"黃鐘大呂"、"天地永樂中國節"、迎接冬奧大型文藝演出"一起向未來",大型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又見國樂”、“玄奘西行”等等。
指揮·鄭學
青年指揮
北方昆曲劇院青年指揮,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師承于著名指揮家、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黃曉飛先生、國家交響樂團一級指揮家王琳琳先生。
指揮作品:
北方昆曲劇院《人在草木間》《李清照》、大都版《牡丹亭》上下本、“觀其復”系列劇目《墻頭馬上》《望江亭中秋切鲙》、《荊釵記》《我儂詞》《梵宮緣》《蝴蝶夢》、宮廷風格昆曲《游園·驚夢》等劇目。
司鼓·張航
二級演奏員
北方昆曲劇院二級演奏員,MFA藝術碩士。畢業于河北藝術職業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先后師從于張宗英、翟月昌、孫鳳岐、馬建立、馬勇老師。
參演劇目:
京昆梆傳統折子戲合計一百八十余折。參與創排繼承《長生殿》《牡丹亭》《玉簪記》《救風塵》《李清照》《漢宮秋》《林徽因》《李佩先生》《清明上河圖》《白兔記·咬臍郎》《獅吼記》、宮廷風格昆曲《游園·驚夢》、“觀其復”系列劇目《望江亭中秋切鲙》《墻頭馬上》《憐香伴》《金雀記》等三十余部中大型劇目。
司笛·劉天錄
二級演奏員
北方昆曲劇院二級演奏員,先后師承于徐達君,王建平兩位老師。
參演劇目:
新創劇目《李佩先生》《國風》《續琵琶》《孔子之入衛銘》《救風塵》《漢宮秋》、宮廷風昆曲《游園·驚夢》等;小劇場劇目《獅吼記》《一捧雪》、“觀其復”系列劇目《憐香伴》《墻頭馬上》等;傳統劇目《牡丹亭》《西廂記》《長生殿》《玉簪記》《爛柯山》《白蛇傳》《奇雙會》《義俠記》等,并參演多部折子戲。
北方昆曲劇院
2001年5月18日,擁有600多年歷史的昆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北方昆曲劇院是長江以北唯一的專業昆曲藝術表演團體,于1957年6月22日建院,現任院長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梅花獎獲得者、一級演員、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楊鳳一。
本文內容由演出方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