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壓力下,越南終究是還是妥協了。
隨著特朗普暫停“對等關稅”的最后時限的到來,越南與美國簽署了新的貿易協定。
而這份貿易協定,可以說是開了個壞頭,打破了全球的默契。
面對美越協議是否損害中國出口利益的提問,中國商務部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也意味著在特朗普政府發起的全球貿易戰中,越南成為首個跪著選擇妥協讓步的國家。
7月2日,美越雙方簽署了一份明顯不對等的貿易協定:越南輸美商品將面臨20%的懲罰性關稅,而涉嫌"中國制造轉口越南"的商品更是被扣以40%的高額關稅。更令人咋舌的是,美國商品進入越南市場卻享受零關稅的優厚待遇。
作為交換條件,越南不得不單方面向美國商品全面開放市場,這種近乎“倒貼”的貿易讓步令人咋舌。這項協議中針對中國的40%特別關稅條款,其矛頭所指可謂昭然若揭。中國兩個部門率先反擊,首先商務部立即作出強硬回應。
對越南來說,這更像是一份“城下之盟”。協議簽署前,華盛頓的威脅是毀滅性的:對所有越南商品加征高達46%的關稅。對于一個對美出口額占其GDP近三成的國家,這無異于經濟上的“核打擊”。
越南的巨額貿易順差,成了美國“對等關稅”大棒下最完美的靶子。接受協議,至少能將全面打擊的風險,暫時壓縮到那個模糊的“轉運”條款里。但這個妥協,讓越南陷入了真正的左右為難。
它的經濟就像一架精密的雙引擎飛機,一個引擎是“美國市場”,提供拉力。另一個引擎是“中國供應鏈”,提供燃料。現在,美國要求它關掉一個引擎繼續飛行。
越南的紡織、電子、家具等出口王牌,其產業鏈上游嚴重依賴來自中國的廉價原材料和零部件。想要“脫鉤”,尋找替代品?可以,但成本將飆升10%到20%以上,甚至更多。這代價,利潤微薄的越南制造根本無法承受。
當然,河內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在南海問題上,向西邊的超級大國靠攏,換取戰略上的制衡資本,這筆賬看上去似乎很誘人。可這終究是一場豪賭。賭贏了,或許能換來片刻的喘息。賭輸了,便是經濟與戰略的雙重絞殺。
那40%的懲罰性關稅,矛頭指向誰,不言而喻。它精準地瞄準了“中國制造,越南組裝,出口美國”這條規避關稅的路徑,意圖將中國徹底擠出美國供應鏈。
面對這種指名道姓的圍堵,中國的反應卻異常冷靜。官方的回應是清晰而強硬的。商務部直斥其為“單邊主義和經濟霸凌”,并明確警告,若中方利益受損,必將采取反制措施。這既是態度,也是底線。而在桌面之下,中國早已開始了更深遠的布局。
當外界還在熱議“脫鉤”時,中國早已主動降低了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對美出口在其外貿總額中的占比已悄然降至14.7%,而對東盟、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早已織就了一張更具韌性的貿易網絡。強大的內需市場和無可比擬的制造業體系,是中國應對外部風浪的壓艙石。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越南此刻最需要的,恰恰是它在協議中被迫疏遠的對象。無論是穩定供應鏈,還是推動國內基建,中國的角色都無可替代。
越南總理在金磚峰會上尋求與中方加強合作的表態,恰好印證了這份協議背后的撕裂與無奈。對華征收“反傾銷稅”來討好美國?那將是錯上加錯的昏招。
美國政府似乎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突襲戰,迫使一個重要貿易伙伴簽下了“不平等條約”。但關稅這柄回旋鏢,飛出之后,真正的受力者是誰?答案很簡單:美國消費者。越南出口的商品,從鞋子、服裝到家具,大多是利潤微薄的日用品。突然增加的20%甚至40%的關稅,工廠和出口商沒有能力消化,最終只會體現在美國超市的價簽上。
漲價的賬單,將由每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來支付。美國的行業協會已經發出了最直接的警告。美國鞋業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稱,此舉將“嚴重打擊美國消費者”,是“糟糕的經濟學”。
這些來自產業界的反彈聲音,戳破了關稅政策“讓對手付出代價”的虛幻泡沫。實際上,這是在用本國消費者的錢包,為一場看不到盡頭的貿易戰埋單。這一拳,看似打向了太平洋對岸,實則重重地砸在了自家的零售業、航運業和千萬消費者的身上。
越南的妥協,影響遠不止于美、中、越三國。它最深遠的破壞在于,打破了一個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過去幾年,面對美國的貿易大棒,各國的普遍策略是“盡量拖延,絕不輕易讓步”,以此維持全球貿易體系的基本穩定。
而越南的低頭,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它向世界證明了,極限施壓是有效的。這無疑會鼓勵美國在未來對其他國家復制這一模式。下一個目標會是馬來西亞、柬埔寨,還是其他對美有順差的亞洲經濟體?
這就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一旦各國開始爭相與美國達成雙邊協議以求自保,全球多邊貿易的規則和秩序將被進一步侵蝕,世界經濟將加速滑向一個“贏家通吃”的叢林。
兜兜轉轉,所有問題的核心,又回到了那個如同幽靈般的條款上:究竟什么是“轉運”?是貨物在越南港口純粹地換船過境?還是任何一件商品,只要含有一顆來自中國的螺絲、一片來自中國的芯片,就算“轉運”?
協議對此的定義是模糊的,而這種模糊,正是美國手中最致命的武器。它意味著解釋權完全掌握在美方手中,可以隨時根據需要收緊或放松。這讓所有在越南投資的企業都無所適從,也讓越南政府的任何應對都顯得蒼白無力。
越南當然想自救。它可以在華盛頓奮力游說,可以去尋找中國以外的供應商,也可以拼命開拓美國以外的市場。但每一條路,都布滿荊棘。
這個懸而未決的40%,才是這份協議真正的靈魂。它是一個圈套,一個杠桿,更是一道懸在越南頭頂,隨時可能落下的閘刀。最終,這場圍繞40%關稅的博弈,沒有贏家。它像一塊被投入亞洲供應鏈池塘的巨石,激起的漣漪,將觸及每一個岸邊的人。
參考資料:
美國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