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當地時間7月8日,特朗普政府擬全面禁止中國等“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還在評估收回中國投資者已購土地。這項政策是美國農業部《全國農業安全行動計劃》的核心內容。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在新聞發布會上稱,美國農業面臨來自犯罪組織、政治對立勢力及敵對國家政權的威脅,他們正針對中國等采取反制,防止其獲取土地和竊取科研成果。她還提到,政府在研究如何“收回”外國已購農地,白宮可能“很快”發布相關行政命令。
專業人士分析,盡管政策名義上涵蓋俄羅斯、伊朗等國,核心卻是針對中國。這并非首次,2023年美國參議院就以91票贊成、7票反對通過法案,禁止中國企業收購美國農業用地。此前也有收回案例,2023年10月,阿肯色州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一家中資全資控股的種子生產商轉讓160英畝農田,該企業2024年5月完成處置,還因信息披露不實被罰款28萬美元。阿肯色州州長對此頗為自豪。
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資料圖)
美方多次炒作“中國買家購地威脅國家安全”,卻對中國企業投資的積極作用視而不見。中國企業投資為美國創造了就業崗位,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而且,中國投資者擁有的美國農田數量極少。數據顯示,美國農業用地總面積達13億英畝,中國買方累計購置未超1400英畝,相關實體持有份額占比不及總量的0.03%。自美國多州限制華人購地后,這一數量還大幅下降,2021年以來降幅約31%。
從外國持有美國農地的整體情況看,2023年外國人共持有近4500萬英畝農地和森林地,占美國全部農業用地約3.5%,較十年前增長超70%。其中加拿大人擁有最多,達1530萬英畝,占總數三分之一左右,中國持有超27萬英畝,占比僅0.0003%。加拿大等國未被如此限制,美方做法顯失公允。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國內對此類限制政策也有爭議。2023年佛羅里達州禁止中國公民在關鍵基礎設施和軍事地點附近購地,蒙大拿州禁止向外國敵對國家出售軍事設施附近土地。目前美國有26個州禁止或限制外國人購買或投資農業用地,但聯邦層面尚無全面禁止法律。1978年有法律要求外國持有者申報土地所有權,可該機制因要求寬松、數據收集遲緩且易出錯遭詬病。
2024年6月,亞利桑那州民主黨籍州長凱蒂·霍布斯否決了共和黨主導的一項法案,該法案旨在禁止中國政府及相關實體在該州購置不動產。州長認為法案不能有效保護軍事資產,還為任意執法開了方便之門,在反間諜方面無效且缺乏明確實施標準。此前俄亥俄州、得克薩斯州等推動類似法案,引發當地亞裔社群反對和擔憂。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方面多次駁斥美方做法。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代表表示,將中國投資政治化會損害國際社會對美國市場的信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中美經貿合作本質是互利共贏,中國企業投資為美國就業和經濟發展做了重要貢獻,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有損外界對美國市場環境的信心。
特朗普政府此舉,明眼人能看出其意圖,既能憑空制造籌碼,即便中方不妥協,也能收獲財富,看似穩賺不賠。可他們忽略了中美經貿合作的核心是互利共贏。中國企業對美投資通過創造就業、帶動產業鏈發展等,為美國經濟注入動能,產生積極溢出效應。將經貿投資問題過度安全化、政治化,不僅違背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原則和WTO國際貿易規則,還可能動搖國際資本對美國市場制度性開放和政策環境可預期性的信任。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連盟友都不放過,日本表示“非常遺憾”,韓國有讓步跡象,可人心才是最大利益,人心散了,后續合作難以為繼。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期也表達了對過度依賴美國的警惕。他在英國議會演講時說,英法要攜手應對不穩定威脅,保護歐洲免受對美國和中國的“過度依賴”,還稱特朗普主動挑起貿易戰,不想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全球貿易體系。
當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未來幾周可能與中方官員會面,推動中美在貿易及其他議題上的磋商。此前中美在日內瓦、倫敦的會談都取得了一定進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投資者的農田政策,無疑會給中美關系增添新的不確定性。中國始終按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處理中美關系。希望美方能摒棄零和思維,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做法,為兩國企業合作創造良好環境,這才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