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胡方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朐山書院調研相關古籍文獻保護情況。
“我是半路出家的‘法律繡娘’。”這是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胡方對自己的評價。從電視臺記者到司法行政人員,再到公益訴訟檢察官,她辦案有自己的特點,像是在“穿針引線”:一頭牽著法條的剛性,一頭系著民生的溫度。
從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4年來,胡方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有的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有的入選江蘇省創新項目、典型案例,其個人則先后入選江蘇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人才庫、江蘇省檢察理論研究人才庫。
“組團式”保護古城
海州區是連云港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00多年的建置史積淀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如何守護好這座千年古城,成為海州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面臨的重要考題。
2021年7月,胡方剛轉崗至公益訴訟檢察部門不久,就接手了院里安排的一項重要任務——開展“‘益’起護城,一起遇見美好”古城保護專項行動。為精準刻畫出千年古城的公益保護地圖,胡方和同事穿梭于古城巷道,開啟了“掃街式”排查。憑借在電視臺練就的“聽民意”本事,胡方很快就從大爺大媽的閑談里揪出公益受損的“線頭”。
“我們這一片啊,大多是磚木結構的建筑,幾百年的歷史咯!”2021年10月,在對海州區南城街道東大街古民居進行調查時,附近居民閑談中提到的“磚木結構”引起了胡方的注意。據了解,東大街現有保存較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23處,對研究明清時期的建筑藝術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胡方發現該片區域電線私搭亂接現象嚴重,未配備基礎的消防器材,街巷狹窄不便于消防作業,加上建筑多為磚木結構,“這里存在著較大的消防安全隱患。”
“片區200多戶居民里八成是留守老人,他們能講清古民居的百年故事,卻未必懂這些隱患有多危險。走訪中我們一直在想如何既能保護文物,又能讓老人們住得安心。”胡方回憶道。
由于古民居消防安全問題涉及部門多,在胡方和同事多次走訪街道辦事處和周邊居民后,海州區檢察院組織召開圓桌會議,及時向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在胡方的推動下,該片區大部分居民都參與了消防安全演練和相關培訓,家中配有小型滅火器或者大水缸。同時,當地政府在東大街主要干道配備了微型消防站、微型消防車,成立了由26人組成的兼職消防隊。2023年12月,該案入選最高檢“為民辦實事、破解老大難”公益訴訟質量提升年“百案評析”典型案例。
以開展古城保護專項行動為起點,胡方和同事共排查出文物保護問題30余個,先后向有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海州區政府出臺《關于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等職能構建海州古城公益保護共同體協同推進文物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海州古城公益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組團式”開展古城公益保護工作。
“法律繡娘”胡方就這樣將百姓閑談中的公益受損“線頭”、各部門履職的“平行線”,織成了文物“保護網”。
推進藥品說明書適老化改造
“公益訴訟檢察官得有兩雙眼睛,一雙看法律條文,一雙看百姓民生。”這是胡方常掛在嘴邊的話。
2022年2月,一次用藥過程中,胡方發現藥品說明書的字特別小,服藥禁忌混雜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很難找到。職業敏感性立刻讓她想到一個問題:“這么小的字,老年人怎么能看清?”
帶著這個問題,她和同事跑社區、進藥店、走訪行政機關,發現老百姓特別是老年人對藥品說明書字小的問題反映特別強烈,生活中不乏老年人因看不清藥品說明書服錯藥的事例。想讓老年人看清藥品說明書,最好的辦法就是調大字號。這實現起來似乎并不難,可繡花哪有不扎手的?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開展,兩大難題擺在胡方眼前,一是藥品說明書文字設置缺乏國家強制性規定和標準,二是全面調整藥品說明書字號涉及藥品生產企業巨大成本投入。
“以上兩個難題,有一個解決不了,案件都沒法往前推進。當時也有人勸我:何必碰硬釘子?對此我也曾彷徨、猶豫過。”胡方坦言。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這句在案情分析會上被反復提及的話,堅定了胡方辦案的決心,“老年人的難事,就是檢察機關該啃的硬骨頭。”
藥品說明書字號沒有具體標準?胡方和同事查閱了大量印刷行業標準、技術規范,并請視覺專家從人體功能學的角度出具相應的專家意見,證明藥品說明書未能達到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清晰易辨的標準。
連云港市有著50多年的醫藥產業發展歷程,被稱為“中華藥港”。如何在護航藥企健康發展與維護民生民利中尋找平衡點?胡方和同事拉著當地藥品說明書印刷企業,反復排版試驗,最終找到了在不改變藥品說明書紙張大小的前提下,局部調整“用法用量”“服藥禁忌”等關鍵性內容字號的辦法,為藥企節省了改造成本。
在對案件調查的基礎上,海州區檢察院將藥品說明書案件線索上報給連云港市檢察院。兩級檢察院成立辦案組,啟動一體化辦案機制,經過大量走訪調查,最終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連云港市4家藥企在全國率先開展藥品說明書適老化改造試點工作,相關職能部門在轄區39個藥品零售藥店設立藥事服務臺,提供用藥指導。
2023年11月,該案入選最高檢、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布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對于藥品安全,胡方的目光不止停留在說明書。在辦理藥品說明書適老化改造案件時,她還發現社會上大量的家庭過期藥品因無人回收、無處回收被隨意丟進垃圾桶。就此,她撰寫了規范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的社會治理檢察建議,推動相關職能部門設置了63個“永不過時”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點,常態化開展過期藥品的無害化處理。
在這份檢察建議的推動下,江蘇省各地也相繼開展了過期藥品回收專項行動,陸續新增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點位300余個。這份檢察建議獲評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優秀社會治理檢察建議。
答新題解難題
“她的眼睛像探照燈,總能照見別人忽略的角落。”這是多數同事對胡方的評價。作為公益訴訟檢察官,胡方總是在積極找尋“解難題”的方法和路徑。
2022年,胡方在走訪中發現,轄區菜市場等公共場所的殘障人士專用通道設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她和同事通過組織召開公開聽證會、制發檢察建議及跟蹤監督,督促行政機關開展菜市場無障礙通道排查整改,讓特定群體感受到社會溫暖。
2024年,該院聚焦海州古籍文獻保護短板依法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行政機關開展古籍保護工作,推動兩處存藏地與29人保護隊伍建立,為103本珍貴典籍“續命”。胡方就是該案承辦檢察官。
基層是最能感知辦案困難和問題的地方。不斷的辦案積累,讓胡方深刻認識到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實踐性很強,于是她養成復盤每一起辦結案件的習慣,“發現了什么新問題?突破了什么舊框架?形成了什么新機制?留下了什么新思考?”深入思考后再形成具有指導性的調研理論文章。在辦理藥品說明書適老化改造案時,她針對藥品說明書字小問題在全國普遍存在的情況,深入調查研究,撰寫《藥品說明書可視性差成為老年人群體安全用藥“絆腳石”》一文并被新華社內參采用。近年來,胡方參與撰寫的6篇調研文章在專業期刊發表,為公益訴訟檢察實踐提供了理論參考。
新時代公益訴訟檢察既要辦好案,更要講好法治故事。工作中,胡方始終踐行著“宣傳也是辦案”的理念,通過文字讓更多百姓了解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有一次,被監督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看到我們的案件宣傳,給我發來微信,表示深受感動,說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會盡全力配合。”近年來,她辦理的案件3次被央視報道,有效提升了公益訴訟檢察的社會影響力。
“最好的司法辦案就像繡娘繡花,針腳要準、線要暖,最終要讓老百姓看得出、摸得著那份用心。”4年的積累和沉淀,讓胡方對公益訴訟檢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更加堅定了她奔走在公益保護路途上的腳步。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