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年來,檢察機關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以公益訴訟檢察履職加強對行政機關的外部監督,推動完善公益保護協同機制、構建人民深度參與的公益保護大格局,有力地支持了城市更新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字數:3035字
閱讀時間:10分鐘
作者 | 林儀明、劉新上海市人民檢察院
城市更新一頭連著城市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自2020年中央部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以來,相關行政機關聚焦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文脈賡續、品質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城市更新的可持續發展進程也面臨著歷史文化遺產損毀、安全問題顯露、生態資源破壞等風險。與此同時,檢察公益訴訟以其獨特的法律監督屬性和公益保護職能,成為城市更新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近年來,檢察機關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以公益訴訟檢察履職加強對行政機關的外部監督,推動完善公益保護協同機制、構建人民深度參與的公益保護大格局,有力地支持了城市更新的可持續發展。
01
在助力城市更新中
聚焦重點領域開展公益訴訟
城市更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可能存在不同利益的沖突,難免出現城市更新惠及一部分人利益但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在城市更新發展過程中以檢察力量加強公益保護,有助于解決個別領域和環節產生的“公地悲劇”,確保城市更新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有序推進。
一是督促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對于老舊城區升級改造、新城規劃建設過程中導致的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破壞問題,檢察機關可以依法開展文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辦案工作。一方面,檢察機關可以發揮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督促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在實施城市更新過程中加強城市文化遺產保護。當前,由行政機關主導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總體上卓有成效,但也存在部分行政機關“亂作為”“不作為”等現象,因此有必要通過行政公益訴訟加強對相關行政機關履職的外部監督。如上海市檢察機關針對德鄰公寓等不可移動文物、山陰路等歷史文化風貌區中存在的違法拆改、修繕不及時等可能造成歷史文化遺產毀損滅失的問題,依法及時督促有關機關和責任主體及時履行修繕管護義務,以“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有效平衡了城市更新工作開展與城市風貌延續。另一方面,檢察機關還可以發揮民事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對直接毀損文化遺產、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建設施工單位及其他主體追索民事責任,要求其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在行政處罰過輕、刑事處罰畸重的中間地帶發揮兜底、補充作用。
二是督促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城市更新過程中會涉及諸多公共安全問題,如老舊燃氣管道的改造安全問題、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的安全改造問題、城市二次供水的安全問題、老舊電梯及加裝電梯的質量安全問題、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問題等。對此,檢察機關可以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的預防性功能,在相關項目規劃之時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向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加強城市公共安全措施的建議,保證城市更新工作安全、有序進行。比如,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針對轄區多個住宅小區存在的房屋外立面大面積開裂、脫落的情況,督促主管行政機關監督和指導住宅小區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委員會等對共用部分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并制定維修方案,助力消除高空墜物安全隱患;上海市徐匯區檢察院針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項目工程中施工單位未依法檢測建材產品質量安全、未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施工,電梯鋼柱偏位造成嚴重安全隱患的問題,督促相關行政機關依法處罰并監督施工單位調整工程建設方案,助力保障加裝電梯工程質量安全。
三是督促修復和保護城市生態系統。城市更新中的各類工程建設在推動城市生態修復和生態建設、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檢察機關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辦案方向。第一,土壤保護與污染治理。在城市更新項目中,對于相關主體違反環保法律規范造成土壤破壞和侵蝕的,檢察機關應當督促相關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處理;土壤已經受到污染的,可以通過民事公益訴訟訴請有關責任單位采取生物修復、物理治理等手段重建土壤生態系統,避免污染地塊入市造成二次污染。第二,水資源保護與黑臭水體治理。檢察機關可以以城市更新為契機推動政府職能部門解決雨污混接、污水處置設施不足等導致的城市黑臭水體問題,推進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第三,關注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防止以城市更新為名導致林地、濕地、灘涂等自然資源破壞以及原生動植物生存環境破壞。此外,檢察機關還應重點關注城市更新過程中施工作業導致的揚塵污染、光污染、噪聲擾民等新問題,以及違法傾倒建筑渣土等固廢造成生態環境污染的問題。
四是關注特定群體利益保護。檢察機關可以通過關注城市更新過程中新、改、擴建的公共設施是否按照規范標準依法設置無障礙通道、無障礙衛生間、母嬰室等,推動在城市更新過程中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全面加強主要公共區域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維護特定群體合法權益,以檢察公益訴訟助力城市生活更美好。比如,上海市松江區檢察院針對轄區在建道路工程未將無障礙設施建設納入規劃設計方案、未依法落實“五同步”建設要求的問題,監督有關責任主體優化調整施工方案,保障特定群體在城市更新中的合法利益。
五是關注國財國土資源依法保護與合理利用。檢察機關可以通過檢察監督防止有關職能部門在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浪費國有財產和國土資源,也可以關注城市更新中相關財政補貼和稅費的依法實施,以避免國財流失問題發生,還可以探索推進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領域公益訴訟。比如,對于城區的低效零星空地,若使用權人未按照有關約定或規定動工開發,相關行政機關也未按照《閑置土地處置辦法》等有關規定對國有建設用地采取征繳土地閑置費、無償收回等處置措施,檢察機關可以通過開展國有土地使用權保護公益訴訟工作,助力盤活閑置土地。
02
在助力城市更新中
檢察公益訴訟的履職路徑和方式
一是依法規范履職,推進依法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要以“可訴性”為標準,區分不同的違法行為特征、公益損害類型,精準選擇監督方式、規范開展履職工作,依法啟動行政公益訴訟、民事公益訴訟程序,以高質量檢察實踐助力城市更新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在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辦案中,檢察機關既要注重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力求在審前解決公益損害問題,又要注重把握職責界限,做到履職不缺位、盡責不越位。
二是發揮協同治理效能,以法治力量護航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要實現空間環境的改善,還要兼顧社會、經濟、文化、治理等多重目標。目前全國已有400多個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領導小組,城市更新工作的組織機制和制度政策框架日益完善,檢察機關要主動融入黨和政府工作規劃,聚焦核心任務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與各有關部門加強工作協同,形成保護和治理的合力。對于城市更新工作中涉及多主體工作、職能交叉不清、“九龍治水”等難題,檢察機關可以通過公益訴訟檢察履職推動多部門厘清職責,建立長效、協同機制,促進系統治理、綜合治理。
三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全方位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公益訴訟檢察辦案中,除了聚焦城市更新的重點領域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還要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城市治理現代化和辦案全過程。一方面,要進一步拓寬人民參與的廣度,加強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等的銜接,積極對接民主黨派、群團組織、志愿服務機構,主動獲取與城市更新密切相關的信息。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專業參與的深度,充分發掘“益心為公”志愿者、高等院校專家等“外腦”參與辦案,協助開展調查勘驗、解答專業問題等,推動實質化解決辦案難題。同時,要利用好公益訴訟聯系點、“益心為公”志愿者之家等線下實體化運行平臺,完善參與機制和保障措施,推進人民城市理念在公益訴訟檢察辦案中的規范化運行。
本文來源:正義網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國家憲法日 | 立法學視角下的城市更新條例創制要點探究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廣州歷史文化遺產檢察公益訴訟的工作機制與實踐案例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彈好公益訴訟協奏曲,唱響古城守護主旋律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