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7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9.5歲。
近幾十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營養狀況得到改善,清潔水和衛生設施日益普及,醫療保健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中國人的預期壽命提高。從2010年的74.8歲,到2020年的77.9歲,再到如今的79.5歲,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的穩步增長。
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的提升速度超越了部分發達國家。此前,聯合國人口司發布預測顯示,2025年美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9.46歲,而中國原預測為78.02歲,如今已實際提高至79.5歲。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到2044年,中國有望以82.4歲的預期壽命微弱超越美國的82.39歲,這無疑是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醫療衛生進步的又一肯定。
然而,人均預期壽命的提升背后,是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2014年我國六十歲以上人口比例正式突破15%,此后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開始加速,截至2023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97億,占總人口的21.1%;而到了2024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更是從2023年的15.4%上升至15.6%。
老齡化并非中國獨有的問題,而是全球性趨勢。據聯合國發布的《World Social Report 2023》,當前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的10個國家或地區的老齡化程度均在20%以上。而到2050年,聯合國預測中國香港的老齡化程度將超過40%,成為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區域,其他排名前10的國家或地區的老齡化程度也都將超過33%。
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家庭結構、醫療保障等多個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斷上升,勞動力市場供給減少,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經濟增長面臨一定壓力。同時,社會養老負擔加重,養老金支付壓力增大,醫療保障需求大幅上升,對社會保障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家庭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家庭小型化和獨居老人數量增加,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社會養老服務需求顯著提升。此外,區域老齡化程度的差異也導致了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在經濟發展和社會資源分配上的不平衡。
從養老服務需求來看,根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承擔的科技部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促進老齡產業發展的機制和政策研究總報告”分析,2000-2050年中國老年人需要上門護理服務的人數將不斷上升,2020年約為4033.3萬人,2030年預計達到5896.9萬人,到2050年達到7600萬人左右。可見,養老服務市場的巨大潛力和緊迫需求。
面對老齡化挑戰,各方積極行動,探索應對之策。從代表性企業產品布局來看,不同類型企業發揮各自優勢,投身老齡產業。小米、華為等互聯網企業主要布局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以及適老化改造智能產品等,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務;傳統醫療和養老服務企業主要布局血壓計、血糖儀、血氧儀等健康監測設備,滿足老年人日常健康監測需求;金衛迪、愛牽掛等智慧養老設備創業公司主要布局養老監護智能產品,為老年人的安全保駕護航。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極為迅速,快速老齡化對各方面沖擊巨大,尤其是養老體系。為積極應對老齡化,他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推動養老金體系從現收現付融資方式向預籌式投資方式轉變,從負載型制度向資產型制度轉型。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養老設備制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