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7月8日,美國針對首批14國設定的關稅談判最終期限到來,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均未服軟。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協議談不成是因為日本“該要求的必須要求,該保護的必須保護”;韓國政府強調談判要以“國家利益優先”,尋求互惠協商成果;就連平時低調的泰國政府也表態會“戰斗到底”,馬來西亞則指出美國的單邊主義措施將干擾兩國商業活動。
石破茂(資料圖)
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策略屢屢受挫,此前從4月2號開始收稅,僅堅持7天就叫停,宣布延期90天,如今又將關稅執行期延長到8月1號。這一系列的延期操作,暴露出美國在面對各國強硬態度時的無奈,也讓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失去了威懾力,其試圖通過極限施壓讓各國屈服的計劃落空。
特朗普在14國集體拒絕妥協的節點上,突然喊話中國,稱中美貿易“非常公平”,還強調“我和中國保持很好的關系”。其背后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借中國的影響力來施壓其他國家。因為這14個國家中有不少是與中國有深厚貿易關系的,美國希望通過營造中美關系良好的假象,讓這些國家看到與美國合作的“好處”,從而動搖他們的立場。
一方面是稀土短缺問題,美國汽車制造業如通用、福特等企業向白宮預警,若無法穩定獲取中國稀土,部分生產線將在6月中旬停擺,且美軍F-35戰機所需的釹鐵硼磁體98%依賴中國,美國試圖通過與中國談判解決稀土供應難題。另一方面是美債危機,聯邦債務總額已突破36.2萬億美元,其中9.2萬億將在年內到期,本月就有6.5萬億債務面臨兌付,美國急需中方在美債問題上提供支持,以緩解國內的金融壓力。
中國在面對美國的關稅戰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反制措施。在經濟領域,中國對等加征關稅,將對美關稅加到了125%,還收緊對關鍵礦產資源的出口,對多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和出口管制名單,中國航空公司暫停接收美國波音客機。在金融領域,中國手中握有近8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這一“核武器”讓美國有所忌憚,公開喊話中方“脫鉤歸脫鉤”,但“沒讓你拋售美債”。
對于美國的喊話,中國外交部的回應簡潔有力,傳遞出明確信號。中國稀土政策是基于國家安全和國際防擴散義務的主權行為,不接受任何脅迫;美方未創造對話所需的誠意氛圍,此前在日內瓦會談后非但未放松制裁,反而變本加厲,擴大對中國AI芯片禁售范圍、撤銷中國留學生簽證等;時間站在中國這邊,中國有足夠的耐心和實力應對美國的壓力,如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中方手中。
特朗普(資料圖)
以往美國的盟友如日本、韓國等,在面對美國的壓力時往往會選擇妥協,但此次在關稅問題上,他們卻表現出了難得的強硬。日本提及不接受《廣場協議》2.0,韓國強調互惠協商,這表明美國的盟友們已經意識到,一味地跟隨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只會損害自身利益,開始尋求更加獨立的外交和貿易政策。
美國的關稅戰不僅對相關國家的經濟造成了沖擊,也對全球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報告指出,若關稅戰持續,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從3%暴跌至2.8%,美國經濟增速更將降至1.8%。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破壞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不滿,其“美國優先”的政策正在演變成“美國孤單”。
如今特朗普政府面臨著兩難境地,一方面若對14國繼續堅持高關稅政策,不僅會遭到各國的強烈反制,導致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受巨大損失,還可能進一步加劇美國與盟友之間的裂痕;另一方面若降低條件與各國簽署協議,又會被視為“軟弱”,損害美國的國際影響力。
特朗普(資料圖)
從當前的局勢來看,美國的單邊主義和霸權行徑已經行不通,各國用實際行動表明了拒絕屈服的態度。中美關系要想回到正軌,美國必須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拿出足夠的誠意,停止各種極限施壓和霸凌行為,與中國及其他國家進行平等對話、互利合作。只有這樣,才能緩解當前的國際緊張局勢,實現共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