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平臺近期進行的課程中,我們收集了學員問題,并邀請有彌聯合心理咨詢師進行解答。我們把有些代表性的問答做了提煉歸納和匿名處理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都有所幫助。
Q:事情快做成的時候總是掉鏈子,是有什么心理層面的原因?
A:也許這個問題聽起來有些奇怪——你是否在內心深處抵觸成功?對一些人來說,成功并不只是一種美好的單純體驗,它也可能帶來一些煩惱。例如,有的人抵觸成功是因為相信“運氣守恒定律”——好事過后必遭厄運;有的人抵觸成功是為了避免承擔責任,因為成功會引發別人對自己更高的期待。這些想法往往很隱蔽,卻會在暗中搞破壞,就像墻壁里破裂的管道一樣會不停往外滲水。如果這些回答不能讓你滿意,也許你可以考慮去找一名專業的“維修工”來幫助你檢修一下。
Q:不想戀愛交友,對什么都提不起勁,感覺生活沒什么意義,沒房貸沒車貸沒孩子,也沒什么牽掛,這是舊生活瓦解后的必經階段?還是需要做些什么改變嗎?
A:過度活躍的思維在現實中無處附著,虛無之感便會趁機從中滋長。就如營養過剩的池塘里總能看見泛濫的藻類,它們的過度繁殖會遮蔽水池陽光、消耗氧氣導致水池中其他動植物的死亡,最終破壞了池塘的整體生態。
能夠進行深刻的思考無疑是你的一項能力,但過度依賴頭腦的思維似乎也開始在反噬你的存在感,現在的你也許更需要在行動中去感受生活的質感,讓自己活在具體的生活之中。
Q:和別人聊天,不管是群聊還是私聊,我都積極回應,但如果我自己發的東西別人不回應,或者發布的內容很少點贊,就會很失落,這是什么心理呢?
A:也許你從小就被夸懂事、是好孩子,這讓你在關系中格外重視“付出”與“回應”的對等。你習慣用“為他人做事”來維系感情,篤信“只有持續付出才會被愛”,期待用努力換取無條件的關注。當點贊減少、朋友未及時回復時,這種“付出未被看見”的落差,也許觸發了你內心對“不被認可”的恐懼。試著看見這種模式背后對“被愛”的渴望,慢慢學著把“付出”和“自我價值”剝離開:先問問自己“我分享的初衷是什么”,而非“對方必須如何回應”。當你不再用他人的反饋定義自己,也才能獲得心靈的自由。
Q:現在的婚姻是家里安排的,像是完成了一個任務,已經失去了情感鏈接的功能,想離開又有很多顧慮,該怎么辦呢?
A:在你的經歷里,似乎始終缺失了“你”的聲音,一直被動地順應外界安排,過著并非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長期忽視自身感受,讓你逐漸與真實的自己疏離。
想要改變現狀,先嘗試停下腳步,每天花些時間,認真問問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此刻的感受如何” ,傾聽內心聲音,試著重新建立與自我的聯結。
如果您也有一些自我價值感低、無意義感、虛無感、內耗等方面的困擾,自己越想越煩心,不妨找個空間,能夠擱置這些煩惱,找一個專業的人,能夠傾聽和理解您的苦悶。
能夠走進咨詢室的,往往是最有生命覺察力的人。點擊下方圖片,開啟自我探索之旅~
BREAK AWAY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