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股集體走強,出現漲停潮。氫能源概念爆發,華光環能高開后秒速漲停,連續第6日封板。
今日早盤,A股小幅震蕩,上證指數再度沖上3500點,滬深300也站上4000點大關,科技成長股略有調整,北證50跌破1400點,創業板指、科創50也微幅飄綠。下跌個股略多于上漲個股,成交有萎縮的趨勢。
盤面上,新能源、醫藥生物、有機硅概念、多元金融等板塊表現活躍,地面兵裝、元器件、電機制造、飲料乳品等板塊跌幅居前。
創新藥板塊大漲
醫藥股早間集體走強,創新藥方向領漲,板塊指數一度放量漲近2%,再創歷史新高。仟源醫藥垂直20%漲停,創近3年半新高;塞力醫療僅約10分鐘就封死漲停,近8個交易日5度漲停,科興制藥、聯環藥業等也漲停或漲超10%。
減肥藥、醫藥商業、仿制藥、肝炎概念等細分板塊也跟隨走強,四川雙馬、康辰藥業、海思科、譽衡藥業等強勢漲停。
消息面,近日,國家藥監局再次公開征求《藥品附條件批準上市申請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修訂稿征求意見稿)》及政策解讀意見,旨在鼓勵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藥物創新,加快具有突出臨床價值的急需藥品上市,相比現行版本工作程序更為細致。
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我國新藥好藥呈快速增長態勢,上半年新批準兒童藥品70個,罕見病用藥21個;上半年獲批的新藥中,有不少社會高度關注的產品,包括體重控制藥物、我國首款血友病B基因治療藥物以及一些罕見病治療用藥等,為患者臨床急需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另據藥時代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領域的BD出海交易事件已超過50起,其中披露的合作總金額高達484.48億美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519億美元。
高盛指出,中國生物科技公司整體市值僅為美國同行的14%—15%,而其在全球創新貢獻中的比重已接近33%。這意味著,中國創新藥板塊仍處于“價值洼地”階段,全球資本重估才剛剛開始。
中金公司稱,短期ASCO眾多臨床數據披露,以及三生為代表的大額BD落地,進一步證實中國創新藥開始具備國際化競爭力。下半年ESMO會議召開,以及圍繞會議前后的數據披露與BD將對創新藥有較為積極催化。
氫能源概念活躍
新能源概念股早間全線上攻,氫能源領域表現活躍,華光環能高開后秒速漲停,連續第6日封板,英力特、赫美集團、天沃科技、東宏股份等多股亦垂直漲停。
光伏設備、BC電池、地熱能、風力發電等細分板塊盤中也一度異動拉升,協鑫集成、京運通、拓日新能、晨光新材等漲停。
“第七屆亞洲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應用論壇暨展覽會”7月9日—10日在杭州舉辦,本次展會以“深化應用,氫啟未來”為主題,突出氫能深化應用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強調通過加大氫能應用的推廣力度和深度,探索新的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為氫能產業的發展開辟新的道路。
此外,昨日寧波首批5輛氫能源公交車在鎮海區投入運營。除氫能源公交車外,鎮海已投用113輛氫能車輛,包括重卡、客車等,年減碳量超1.3萬噸。
據Astamuse發布的報告,截至2025年6月,中國首次在氫能專利綜合競爭力排名中超越日本,躍居全球第一。報告統計了全球約18萬件氫能專利,覆蓋制造、儲存、運輸、安全管理和應用五大領域,中國在除“應用”外的四個領域全部登頂。中國電解槽產能已占全球60%,綠氫設備成本僅為歐洲的四分之一。
另據香橙會氫能數據庫統計,截至今年6月,中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29613輛。超越日本等氫能車先發國家,在全球占比達到1/4。
國金證券認為,2025年是“十四五”氫能政策的收官之年,綠氫示范項目招標活躍。政策端隨著國家能源局提出持續推動氫能產業政策接續發力,下半年行業有望迎來政策進一步催化,加速商業化進程和項目落地進度,帶來行業量的兌現,建議跟蹤綠氫大項目進度和下游船舶等消納場景合作動態。
責編:梁秋燕
校對 :王錦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