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各地延綿不絕的高溫,把碳基生物折磨崩潰了。
硅基、樹脂基和鋼鐵基也都命途多舛,對于動輒40℃+的溫度毫無還手之力。
讓如此之多的東西聚在一起的,就是這些天頻繁以慘烈面目出現在新聞和熱搜中的——車。
車內放置的透明水晶掛飾、被拿到車上的家用香薰、罐裝香氛、氛圍燈帶等,都有可能引發爆炸。
放置在車內的香氛和香薰蠟燭爆炸丨爆裂
“車就是第二個家”“開發車內第三空間”的營銷口號越發響亮,越來越多車主們把各式各樣看起來人畜無害的東西搬進了車里。
在難以抵擋的高溫侵擾下,樹脂擺件、解壓小手辦、蠟質玩偶無差別受到攻擊。
它們本身被曬化還只是令人難受的其中一方面,曬后釋放出有毒物質、侵蝕車內飾乃至埋下安全隱患,是更讓人揪心的。
前些天就有一位網友的labubu蠟燭在車內被曬成了一攤泥。
借著labubu的熱度,“車內裝修DIY”的安全性問題得到大范圍討論。
如果說“夏天殺死了labubu”是一樁邪典預言;那“不必要不合理的車內物品殺死了安全系數”,就是N出恐怖悲劇了。
想當然地往車里“加塞”裝飾、配置、組件的風氣,也該多塞點警惕心和防范心了。
高溫天氣成強力催化劑
車內好物變“美麗刑具”
人不扛曬,但長了張嘴會說話會避暑會開空調。
車就不一樣了,這尊鋼鐵之軀只能默默承受著后裔沒射下來的那個太陽。
走到路上能看到腫成胖頭魚的車,像是怨氣無處發泄。
跟部分網友所擔心的方向略有出入的是,輪胎、車體鋼架、車漆這些直接暴露在日光和空氣中的部件,一般沒有大問題。
只要是正規車企生產線和質檢線上下來的車,理論上來講是能扛住暴曬和高溫的。
拿車漆來說,國標規定的標準是在海南曝曬兩年或使用四年仍完整。因此原廠車漆除非自身質量問題,不會輕易在我們如今所經歷的夏天酷刑中產生起泡、粉化等現象。
鼓包或者掉屑開裂的車,一般都是因為車主自己加了層非原廠的車衣。
@備胎說車
DIY的第三方“裝修件”,好看,但著實風險不可控。
在日常的溫和條件下,可能不會釋放攻擊性。一旦遇上“非常規工況”,安全毒性劇增。
第一層是在高溫狀況下直接產生的安全風險,比如釋放有毒物質、爆炸、引燃、碎裂飛濺,害人也害車。
重災區是短視頻和安利貼中密集出現的各種車載配飾,材質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樹脂、玻璃、水晶、石蠟、酒精凝膠。
已經有很多醫學、化工等領域的專家和車圈垂類博主科普過,一些塑料制品在高溫暴曬下會產生有害化學物質,樹脂卡通擺件會釋放苯系有害顆粒。
不合格的捏捏、手辦潮玩等小物件容易造成揮發性有機物釋放量過高;
尤其是自制DIY網紅或小網店推廣的三無產品,疊加車內這一高溫密閉空間內,甲醛、苯系的釋放不確定性增大。
即使做了功課、自行DIY,確保材質本身無風險,也很難做到在粘貼拼接所用的膠上不栽跟頭。
這些小裝飾物所揮發出的有害物數量、是否足夠對人體造成影響尚未得到證實,如果擺放數量過多,可能會帶來憂慮。
@來一口泡面吧
隨著臭車成為被討伐的火熱對象,針對車內空氣出了海量的芳香類產品。
這兩年風很大、利潤很高的香薰,消費場景遷移到車里,銷量門路就有了。
但生產商資質難追溯、專業標準模糊、信息差難抹平,很多人一知半解地買了非車載適配的香薰。
里面所含的酒精及其他揮發性溶劑,都可能引起“易燃易爆炸”的局面。
考慮到便攜、有蓋不怕倒,有些人買的是壓力容器罐裝的香氛,隨時隨地噴幾下。
說它是新型“車載炸彈”也不為過,太陽一曬危險系數不可控。
@sunny
除了材質,形狀也是大患。
學過一點物理的都知道,凸透鏡、凹面鏡能聚焦光線、匯聚熱量。
帶有透鏡、反光鏡等屬性的裝飾物,都有可能產生安全威脅。
營銷大風過境的好運水晶類車內飾品,只放大其美麗、不提及一點其引燃、爆裂的隱患。
第一層的安全黑洞是擺在明面上的,第二層則藏得更深一些。
“裝修”愛車可能會影響車輛的正常運行狀態,帶來一些難以預測的麻煩。
不少網友曬出了前操縱臺被擺件“高溫腐蝕”的樣子,分子相溶可能改變前臺的化學屬性。
一般情況下影響有限,但整個操縱臺內部電路復雜、器件靈敏,還與劇烈碰撞發生時會彈出的安全氣囊關系密切,誰也不敢冒險。
@陳笑笑
很多裝飾對大家的眼睛很友好、對車內人的照顧看似周到,但不得不承認它的“美麗刑具”本質。
這幾年天窗車關注度和銷量大增,透過天幕抵達曠野是種時髦的生活方式。
夏天到了,一些車主為防曬防紫外線而進行DIY非原廠貼膜。
像蔚來、智己的部分車型在天窗設置了定位功能,自行貼膜會影響高精定位信號,埋下安全隱患。
高溫是車內車外危險裝潢的催化劑,最近一段時間密集地爆出來。
被方向盤燙到手、被車座燙到屁股,實屬倒霉;
如果是因為自行搞裝配出了岔子,車主往往比單純的倒霉還多了自責、懊悔的負面情緒,虧大了。
內飾裝配DIY生意越來越火
隱形禍端也越來越防不勝防了
有生意的地方就能孕育出無數話術,把人哄成胚胎——
“車是全款提的、車內生活更得是自己的” “四平方米的小空間,變成了獨屬于我的流動疆域”
就像商家捧紅一批批情緒價值交易,“今天為了哄自己上班又買了什么小東小西”,車內的配飾、裝點領域也瞄著大家的心坎狠抓。
花錢給自己買開心沒有任何問題,關鍵在于,很多似乎能提升車內氛圍感和優化駕乘體驗感的大小物件,越扒讓人后背越發涼。
車內飾一打眼看上去,跟車機、三驅等核心部件沒有關系。
但車整體作為一個精妙精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復雜系統,任何內部環境的微小改變,都可能對安全產生影響。
尤其是在如今私家車行業全面往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大環境下,車機系統受車內實時狀況的影響就更大了。
在安全意識不夠高、對車輛本身和車況路況了解不深的情況下,常表露為負面影響。
在車內大操大辦上演裝修的新興趨勢,大致分為三個流派,它們往往在同一輛車有交融、產生著耦合作用。
第一大類是裝飾美觀類,集中表現為擺件、掛飾、原裝件外殼等。
方向盤和檔桿上的飾品,購物平臺上一搜一大把,所有熱門IP和討喜角色都能做出適配車型的樣子。
配重改變后,車子對轉彎、換擋等動作力度的感知會有差異,司機對力道的控制能力削弱。
@談車車
中控臺和后視鏡處的裝飾物,有急剎車變"飛刃"、遮擋視線、干擾氣囊彈出等多重風險。
可以掛可以擺,前提是做好功課、排除自配物帶來的隱患,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地降低車內駕駛環境的安全風險。
第二類更為隱蔽,它屬于表面上的行車舒適類,甚至看起來還很有安全感。
所謂老司機人手必備的網紅單品們,再“車圈偉大發明”、再“義烏造福全體車主”,也擋不住會爆雷的本質。
夏天不燙冬天不冰的方向盤套、套在安全帶上的護肩帶、方向盤手機支架,美其名曰是為了肩頸更舒服、不必低頭看手機,從而提升駕駛員的安全表現。
但稍一琢磨就能發現不對勁,安全帶、方向盤本身的功能會不會因此被擾亂乃至減損,駕駛員的握持感和控制是否會受到負向影響?
不同層次和維度的安全是有優先級的,先保證車本身的基礎功能完整實現,才最利好人車安全。
2024新交規規定,不允許在方向盤上安裝方向盤套
第三類可以被歸納為“聰明反被聰明誤”類型,自以為掌握了足夠的優勢信息差,于是用第三方配件來替換原廠物件。
自配駕駛座腳墊、自裝椅套、自貼車窗膜等,都是不缺流量的車圈DIY內容。
博主強推、自己中意的第三方產品,可能的確更有氛圍質感、在腳感觸感觀感等各種感官上跟自身喜好更契合。
然而這種不設限的集體或私人偏好潮流,會使車輛性能和保護機制產生偏移。
就比如自配的腳墊,腳感需要重新校準。
自配的高級真皮全包座椅套,可能擋住側氣囊,危急時刻彈不出來,保護力直接歸零。
賣貨生意本身是無害的,若想打入一個經過了無數次調研、設計、加工、裝配、檢修等環節的精密結構內部,要拿出足夠的誠意。
無需爭辯的事實就擺在這里,車輛安全比表面的漂亮、舒適更重要,具有一票否決權。
安全不只靠硬件更看意識
“裝修”的界限值得討論和重視
車圈這幾年日新月異,但說白了其實就兩個主導方向,生產和經營鏈條上的商業化和營銷行為圍繞此展開和演繹。
兩條腿走路,一是生活流,二是科技流。
前者指向的是個性化、定制化、富有溫度的服務、千人千面的駕乘體驗。
車企不僅在選配上下功夫,輪轂、車身燈帶、座椅套具能讓你選到眼花。
還擅長利用改裝、配飾做營銷、打生態,“車格即人格”,以擊中盡可能多的用戶場景。
男性女性車主各有各的流行配飾,網紅潮流無差別地吸納每一簇消費者。
去年廣州車展有車企發布“越野生態高定平臺”,提供上百款場景化改裝套件;還有車企在車主內部APP設“改裝”專區,提供300+官方配件并引導相關討論。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車改裝產業的市場規模現已突破1200億。如此生機勃勃的行業前景,自然吸引了大批下游的配飾廠商入局。
社交平臺上的爆款單品一茬接一茬,線下的安全問題也漸次爆出。
有前文介紹的零散消費者被“中傷”,也有線上線下大渠道改裝件的來源質疑。
相比于生活流,科技流的門檻更高、安全隱患也更不易被察覺。
現在很多新款車的電子開放性增強,自安裝拓展塢和和智能交互組件的空間變大。
黑科技味拉滿,但是否會造成交互混雜局面、影響安全駕駛則尚不可知。
車的DIY技術改造、美學裝潢幫著車企出圈的同時,有些安全上的界限隱形了。
很多車主都在DIY或改進智能車的無線充電模塊 @問就是在摸魚
很多宣傳“安全好看又省事”的配飾,壓根沒有做到真正的安全。
對水溫變化更敏銳的商戶,已經轉向了不同出發點同一歸宿的“配飾安全焦慮”生意。
從普通美學升級到安全美學,“美”一直在被強調,最基礎的安全似乎沒得到足夠的重視。
@汽車文化QR
當車逐漸成為人的大玩具,在車內的時間越來越長,裝飾它、讓它更能提供情緒價值是本能。
只不過,情緒價值的基準線是安全線。
以后要是遇到掛滿雖可愛但屬于“隱患飾品”的車,不妨大膽一點給予提醒。
利人利己的事情咱多做,這才是真正的“太有生活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