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古已有之。
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提到“喜歡裝飾,是人類最早也最強烈的欲望。”
遠古人類將鳥獸羽毛、骨骼進行加工,用于裝飾自身,除了實現自我保護目的之外,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讓自己更具魅力。在人類歷史上,不穿衣服的民族常有,但不采取任何方法裝點自身的民族很少見。
兩千年前,在遠離中央政權的南海之濱,當漢武帝五路大軍橫掃南越國,嶺南地區再一次回歸大一統版圖。自此之后,番禺的政治中心地位有所下降,但海上絲綢之路被正式納入官方體系,進一步提升了番禺城的商業中心地位,使之成為國內貿易中心和海外進口貨物集散地。戰后移民屯墾,中原工匠、商賈南遷,與本地越人共同組成新興從業群體,推動了手工業和商業繁榮。海上貿易傳入的大量域外珠寶,經番禺工匠加工后成為流行于上層階級的奢侈品。見微知著,浸潤著晶瑩光澤的珠飾彰顯了上層人士的形象和身份地位,反映了異域原料與本土加工的“混搭美”,也折射出時代的繁榮與審美融合。
“人間鏡像——廣州漢晉墓葬的生命敘事”展覽中的多組精美珠飾,再度為我們還原了兩漢時期番禺城里新市民的生活場景和審美情趣。
西漢中期 瑪瑙水晶琥珀珠飾
珠飾,是指經人類加工,其上有穿孔或穿系以便佩戴的各種形狀、材質的串飾構件。古今,珠飾都深受人們的喜愛。其獨特的光澤與紋理,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沉淀與歷史的厚重。“人間鏡像”展覽中的珠飾出土自1953~1961年挖掘的廣州漢墓,形狀多樣、顏色鮮艷,材質豐富,既有玻璃(又稱琉璃)、瑪瑙、水晶,也有綠松石、琥珀,更有金、銀等貴金屬,工藝獨特。珠飾的多樣化不僅反映了漢代社會的繁榮,更展現了當時工藝技術的精湛和對美的極致追求。
西漢后期 紅玉髓瑪瑙水晶玻璃珠串
這些珠飾由人工合成的材料和天然材料組成,巧妙搭配,既彰顯了漢代工匠的智慧,又體現了對自然之美的敬畏。人造材料又稱合成材料,就是將不同物質經化學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合成的材料,其特質與原料不同,如珠飾中的玻璃珠,金球。
玻璃珠根據成分檢測分析,分為中國自制的鉛鋇玻璃、東南亞等地區的鉀玻璃和西方系統的鈉鈣玻璃。西漢前期鉛鋇玻璃出土較多,西漢中期至東漢鉀玻璃出現倍增。這說明,廣州在漢代首先使用我國自制的鉛鋇玻璃,隨著漢武帝統一嶺南并開辟海上絲綢之路,與古代玻璃相關的中外交流逐步密切,開始輸入來自東南亞、南亞、西亞等地的玻璃,并發展了具有嶺南特色的鉀玻璃。鈉鈣玻璃則較少見,反映了漢代對外貿易的頻繁與多元文化的交融。
西漢后期 白琉璃珠飾
東漢后期 琉璃珠飾
天然材料指自然界原生的材料,不經加工或基本不加工直接使用的材料,如天然水晶、玉髓、瑪瑙、琥珀、石榴石等。天然材料珠飾主要通過切割、鉆孔、打磨、拋光等方式制成,其本質不變。這些天然的材質有些來自中國本土,有些來自東南亞等國。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拓展,天然材料的引入更為豐富,珠飾工藝亦隨之精進。工匠們巧妙融合中外技藝,使得珠飾呈現更多的樣式。
東漢前期 琉璃瑪瑙珠飾
東漢后期 琉璃瑪瑙水晶珠飾
西漢中后期出土的珠飾大都由玻璃珠和天然珠組成,天然珠上的打磨、切割工藝與中國傳統工藝迥異,其中琥珀、蝕刻紅玉髓,有可能就是從《漢書?地理志》記載的位于印度南部的黃支國輸入。天然材料珠飾的溫潤光澤,映射出大地的饋贈與古人的巧思,每一道工序都凝聚了對美的極致追求。不同材質的珠飾,猶如時代的縮影,見證了漢代社會的開放與包容。這些珠飾不僅是裝飾品,更是當時社會風貌的微觀呈現,展現了當時工藝水平與審美趣味的多元。通過它們,我們可以感受到歷史的深邃與時代的脈動。
珠飾與人類的關系源遠流長,不僅是裝飾藝術的體現,更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載體。廣州漢墓出土的珠飾,材質豐富,形狀多樣,色彩斑斕,除了本土制造以外,還有些在制作工藝上融合了外來技術,有的直接是舶來品。體現了漢代對外交流的廣泛與深入。正如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所說“由于體積小、質地堅固不易損壞,珠子很容易通過商業途徑傳到遠處,因而能展示距離遙遠的兩個文化之間不為人知的聯系”。這些珠飾不僅是奢華的象征,更是文化交流的實證,揭示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對審美與工藝的深遠影響。
器物雖小,卻承載著跨越千年的造物之美。每一顆珠飾都是時光的信使,傳遞著人類對美的不懈追求與對世界的無限探索,見證了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融合,訴說著古老海上絲路上商旅的傳奇故事。
參考文獻: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編著《廣州出土漢代珠飾研究》
公眾號 | 廣州博物館
視頻號 | 廣州博物館
小紅書 | 廣州博物館
微博 | 廣州博物館
撰稿 | 劉穎穎
美編 | 鄧雅鴻(實習生)
校對 | 鄧穎瑜
審校 | 劉穎穎
審核 | 朱曉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