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學那會兒,家里來了一位“長期住客”——我小表妹。
那時候我小舅媽突然走了,心臟病,說沒就沒了。我表妹才剛上初中,整個人一下子像被風吹倒的小苗似的。小舅一個人在郵政上班,單位死板得很,平時別說寒暑假了,連周末都不怎么能請假。沒辦法,那幾年寒假暑假、甚至不少周末,表妹就都住我們家了。
要說煩不煩?其實不煩。就是心里有點別扭,說不上來是哪種感覺。她太懂事了,懂事到讓我有點難受。
小時候我也經歷過這種“寄人籬下”的感覺。我七歲之前都是在外婆家長大的,逢年過節去親戚家,哥哥姐姐多,我總得想點法子讓他們喜歡我一點。那種“努力讓別人不討厭自己”的勁兒,現在回想起來,挺酸的。
我初中的時候,有段時間每個周末都去我大舅家。我會把平時的生活費省出幾塊錢,去小賣部買點零食帶過去,給表嫂吃。為啥?就是怕人家覺得我礙事。那時候太小,不會表達自己,就想著“我對你好一點,你就不會討厭我”。
表妹那會兒也這樣。成績很好,不鬧騰,不咋說話,住進我們家之后,哪都透著一股小心翼翼。
電視我們看啥她就看啥,從不主動換頻道。吃飯我媽問她想吃啥,她總說“都行”,實際上就是不敢說,怕麻煩我們。你看著她那么懂事吧,你就更不敢把她當“外人”,但她越懂事,我媽心里越不是滋味。
我媽后來常說:“她就是咱家的第三個孩子。”真的,我們一家人對她沒區別。帶她去走親戚、吃酒席,不想讓她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等我大學放暑假回來,帶她出去玩,就特別注意她的喜好,點菜先問她、買東西先看她眼神。時間久了,她才會小聲說一句:“哥,我想吃那個。”說實話,那一瞬間我有點想哭,太不容易了。
有一年,她去青島旅游,回來帶了一書包的特產。全都給了她姑姑,也就是我媽。她那種心里有事、總想表達感謝又不太會表達的樣子,讓人挺心疼的。
我特別理解那種怕麻煩別人、怕自己是個多余的人的心情。其實很多人不愿讓親戚住家里,并不是怕多一張嘴吃飯,怕洗衣服做飯麻煩,是怕那種小心翼翼的氛圍。那種“明明是親戚,卻像租客一樣不敢喘氣”的感覺,真的太讓人難過了。
但說到底,只要是知書達理、懂分寸的親戚,誰不愿意多幫一把呢?人這一輩子,誰都可能遇到難處,關鍵是大家都得拿出點真心,別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我媽當年說得對:不是誰來我們家住都能叫“家人”,但如果你把這兒當家,我們也就能把你當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