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張婭,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運營策劃經理、2025“北京榜樣?青年榜樣”人物、共青團北京市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代表、全國鋼鐵行業共青團工作指導委員會青年講師、首都最美青年講解員等。
當冰冷的鋼鐵遺跡遇上熾熱的匠心,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從讓舊工業煥發新生的改造者,到以極致服務傳遞首鋼溫度的志愿者,張婭用行動詮釋著匠心精神的力量。她的故事,藏著奮斗者的堅守與熱愛,更蘊含著啟迪青年成長的寶貴智慧,讓我們一同走進她的匠心世界。
從初心到專業堅守的鍛造之路
“我叫張婭,來自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我的工作是讓舊工業煥發新生機。”面對鏡頭,張婭語氣從容,“這份工作需要匠心——不是簡單的保護,而是讓工業遺存被銘記的同時,真正融入現代生活。”
當清晨的第一縷晨光穿透首鋼上空的薄霧,冰灰色的4號高爐在晨靄中若隱若現。爐身殘存的標語“高興上班、平安回家”被晨露洇濕,鐵銹斑駁的字體里,老首鋼人樸素的心愿在晨光中微微發燙——這處被時光定格的細節,恰是張婭團隊去年將4號高爐改造成國際會展中心時的匠心起點。“如何讓它既能承辦國際展會,又能講好歷史故事?我們摳了幾個關鍵細節。” 她向記者娓娓道來:為保留工業記憶的溫度,團隊特意留存爐身“高興上班、平安回家”的標語,讓老首鋼人的樸素愿望成為鋼鐵工業溫情的注腳;以紅色射燈勾勒巨型爐芯結構,營造“爐火重燃”的視覺效果,使參觀者一仰頭便能感受到鋼鐵的筋骨與熱度;打通樓層打造12米挑高空間,在滿足現代展會功能需求的同時,確保人流通行無阻;新建882立方米雨水池用于全園綠化灌溉,將拆除的舊鋼梁除銹后改造成樓梯欄桿——“這些改造不是割裂歷史的重建,而是讓硬核工業遺產承載綠色夢想的對話。你看那斑駁的標語與锃亮的玻璃幕墻相映成趣,不正是老工業在新時代的重生密碼嗎?”
張婭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提供志愿講解服務。
如果說工業改造是張婭用雙手賦予鋼鐵以新生,那么志愿服務則是她用聲音為歷史注入溫度。“當外國嘉賓說‘高爐比展品更震撼’時,我忽然懂得,鋼鐵需要人的聲音賦予靈魂。”回憶2021年首鋼園首辦服貿會的志愿服務經歷,張婭的眼中泛起光亮。彼時作為嘉賓接待志愿者的她,在182萬平米的園區里找到了志愿服務與匠心精神的連接點——不是機械指路,而是讓首鋼故事真正“走進人心”。
張婭為服貿會參觀者介紹展區內容。
這份初心在三年間淬煉出極致追求。2024年,當張婭肩負培訓1000名志愿者的重任時,她清晨5點揣著筆記本出發,走遍園區的每個角落,反復優化路線和講解要點;一遍遍打磨培訓內容,模擬各種場景;嗓子啞了就含顆潤喉糖......“有人問何必較真?但當志愿者說‘聽完培訓閉著眼都丟不了’時,我知道‘信任’二字重若千鈞。”
在冬奧會首鋼園會場,張婭為外國游客提供講解服務。
從改造高爐到培訓志愿者,張婭對匠心的詮釋始終貫穿一條主線:專業不是終點,而是讓善意精準抵達的橋梁。在她眼中,志愿服務的匠心本質是“把好心辦成好事”的專業能力。冬奧會現場零下15℃的寒夜,她改良“暖寶寶+露指手套”讓指引更清晰;講解除塵機房改造的咖啡館時,她用“超級吸塵器退休后學會喘香氣”的比喻消弭代溝。“奉獻需要匠心落地,就像煉鋼需要精準控溫——‘暖寶寶’是巧思,‘大白話’是溫度,每次復盤優化都是讓志愿精神‘爐火重燃’的燃料。”如今,當她看見志愿者用鋼絲繡講述首鋼創新史、用老照片墻串聯工業記憶時,那些被匠心打磨的細節,正讓鋼鐵遺跡在時代浪潮中煥發有溫度的“呼吸”。
從認知覺醒到實踐深耕
談及青年時期的迷茫,張婭坦言,初入首鋼園時,面對百年鋼廠向“城市新地標”蛻變的時代重任,自己也曾困惑:作為“小螺絲釘”,該如何在時代浪潮中找到價值坐標?而真正讓她撥開迷霧的,是兩段鐫刻在記憶深處的經歷—— 老匠人們“一釬一錘”攻克技術難關的執著,以及冬奧會保障中萬人協作如精密齒輪般的嚴謹。
張婭榮獲“首都最美青年講解員”稱號。
“那些參與首鋼建設的老工人、老工程師,為了零點幾毫米的精度反復調試設備,眼里閃爍著近乎‘執拗’的認真。” 張婭回憶道,他們那句“煉鋼和做任何事一樣,差一絲火候、少一分專注,出來的就不是好鋼”,讓她深刻領悟到,匠心是刻在骨子里的職業尊嚴,是對工作近乎苛刻的負責與敬畏。而在親歷首鋼滑雪大跳臺建設及冬奧會保障后,她更讀懂了新時代匠心的內涵:當賽道精度、雪花清掃、問候語氣都被“摳”到極致,當萬人協作不容分毫差錯,個人的“死磕”早已升華為團隊的“萬無一失”。
張婭與培訓學員交流互動。
基于多年學習、工作與志愿服務的沉淀,張婭認為,平衡“速度”與“品質” 的關鍵在于動態把控與心性修煉。“服貿會籌備時,方案討論要‘搶時間’,但涉及安全、體驗的核心環節,必須實地推演幾十遍。” 她以人流路線設計為例,“用標準化流程處理日常事務,用慢功夫打磨關鍵細節,這才是快時代的‘慢定力’。” 她還總結出青年破除浮躁的 “四字箴言”:心中有規劃目標,手中掌握科學方法,腳下踏實實踐,身上堅守初心底線。
以匠心智啟青年成長之路
在充滿誘惑與挑戰的現代社會,青年人該如何守護初心?張婭以自身經歷給出答案:“常問‘為什么出發’,這是抵御迷茫的‘指南針’。” 她建議年輕人定期審視內心,明確成長、助人、創造等核心價值,讓初心成為人生航向的錨點。面對挫折,她強調“把摔跤變階梯”的思維轉變:“遇到失敗別逃避,快速復盤問題、總結教訓,每一次反思都是對初心的加固。”在她看來,守護初心絕非空泛的口號,而是在持續校準目標、從經歷中汲取力量的過程中,將信念沉淀為行動的堅持。
張婭榮獲2025年“北京榜樣?青年榜樣”人物稱號
談及對奮斗路上的年輕人寄語,張婭語氣堅定:“匠心沒有捷徑!就像首鋼煉鋼,一釬一錘地敲,千度爐火里熬。” 她鼓勵青年一旦認準熱愛,就要沉下心持續打磨。從工業遺跡改造到志愿服務深耕,她用行動證明,時間終會讓每份“死磕”綻放光芒——那些傾注心血的堅持,終將凝聚成人生勛章,成為照亮城市的獨特光芒。“行動吧,路在腳下!”她的話語,既是對過往經歷的凝練,更是對年輕一代的殷切期許。
采訪 | 韓保林 李盼 翟天一 胡金童
撰文 | 韓保林
視頻 | 翟天一
審核 | 姜澤菲
責任編輯:姜澤菲(EK0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