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通訊員 李石 文/圖)6月29日上午8時40分許,武功縣長寧鎮田南村,高翔背起30斤重的噴灑箱走向田間,身著商務裝腳踩黑皮鞋蹲在田埂上,用手機掃描玉米葉上的露珠,系統提示,“當前濕度68%,建議9時后進行除草作業。”他看了看表,對照APP上的數據著手調配除草劑,著裝講究的他與傳統莊稼漢的形象有些不同。
今年48歲的高翔,曾是陜西第三建筑公司的一名水電工,2013年開辦陜西全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業務涵蓋勞務和建筑檢測。
“工程承接難,資金回流慢,種地則不一樣,只要肯下功夫,土地不會晃蕩人。”2021年他做了一個讓全村人意外的決定——返鄉種地。
“想一出是一出,隔行如隔山。”要從企業老板做回鄉間農人,他的想法剛一提出,就遭到了全家反對。
老父親蹲在門檻上吧嗒著旱煙,眉頭擰成了疙瘩。“鋤頭都基本沒摸過,還種地呢!”妻子也隨之潑了盆冷水,“在外干得好好的,回來弄啥?”
“土地也是我的根,不會咱能學么,種地早就不是單純體力活,靠的是技術和機器,土地回報快,科技務農效益可觀。”高翔軟磨硬泡,家人勉強同意。
好不容易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土地流轉又是一波三折。“碎娃連地都沒種過,咋放心交給你?”“別糟蹋了好田!”面對村民質疑,高翔笑著回應,“只要肯學習,一定能把地種好。”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挨家挨戶簽協議付費用做工作,最終打消了村民們的顧慮,高翔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從80多戶村民手中,流轉了200畝土地。
“咱不懂種植,只能見樣學樣向村里的‘土專家’請教,人家弄啥咱弄啥。”盡管如此,還是栽了一個跟頭。
2022年因為經驗不足,比例掌握不到位,除草劑打得重,別的農戶小麥畝產都在1200斤,他地里的畝產只有900斤。
“那會急的睡不著,打著手電去看套種的玉米苗有無損傷。”高翔說,規模化種植是把雙刃劍,效益和風險并存,那年虧了不少錢,都沒敢給家人說。
這次的教訓也加深了他對“一噴三防”標準化作業的認識。田間管理親力親為,不懂就請教,付出有了收獲。小麥畝產從2022年的900斤增長到今年的1500斤,2024年他種植的玉米畝產達到1200斤。
現在,他不僅學會了用手機APP指導農業種植,還摸索出了一條麥茬地上種玉米的經驗。
“今年采用免耕播種集成技術,省去翻耕整地工序,保留麥茬作天然覆蓋層,可以保護土壤肥力,使用新型播種機種玉米像注射器般精準下種,有效促進玉米增產。”高翔說,夏播夏管隨種隨澆精準灌溉,玉米發芽時間縮短兩到三天,發芽率提高了15%。
他介紹,此次播種的玉米“漢單777”高產抗旱時間短,110天后就能收割,可比以前的玉米品種縮短了10多天。
為了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今年高翔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等優惠政策,購買了兩臺收割機和一臺新型播種機,自用的同時還以低于市場20元的價格幫助別的農戶收割小麥,播種玉米。
從“門外漢”到“老把式”再到“新農人”,田間管理技術日漸成熟,他還引領了田南村科學種地之風,村民們也投桃報李幫助高翔進行澆水、施肥等田間作業。
武功縣長寧鎮黨委書記吳剛介紹,如今許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家中老人侍弄土地已有些力不從心,許多像高翔一樣的企業老板返鄉創業流轉土地發展設施農業。
這些企業家們有資金懂技術,將企業管理經驗應用于農業生產,推動了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普及實現了農業的代際傳承創新,目前全鎮的土地流轉近萬畝。
“規模化種植降本增效收成良好,算上農機服務,今年收入在30萬以上,我準備開辦家庭農場延伸經營服務價值鏈,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他真正從土地上嘗到了甜頭。
高翔手持噴頭行走在田埂之上,不遠處幾個老人扶著鋤頭駐足觀望。在這片承載著千年農耕文明的土地上,一場由“新農人”領銜的農業革命正悄然發生。
記者手記
站在高翔的田埂上,我意識到新時代的農耕圖景已與記憶中大不相同,不是扛著鋤頭,而是拿著手機,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曲線取代了老農們“看天吃飯”的經驗判斷。
當談到2022年因技術失誤導致減產時,他沒有回避,而是拿出當年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天的田間管理數據,錯誤的地方都用紅筆醒目標注。“這些可都是真金白銀買來的經驗。”他說。
在村里走訪時,一位老人說:“以前覺得這娃是瞎折騰,去年看他種的玉米比我們這些“老把式”種的還壯實。”老人眼神中既有羨慕,也有欣慰。這種代際之間的理解與接納,或許正是鄉村振興最動人的風景。
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像高翔這樣的“新農人”正從老農戶手中接過接力棒,用科技的力量書寫著屬于這個時代的“泥土經濟學”,傳統農業有了新鮮血液,老輩之后誰來種地?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