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夏收正火熱進行,收割后的秸稈如何處理?資陽區張家塞鄉推行低茬收割和粉碎還田技術,早稻秸稈通過機械化處理實現高效還田,全鄉秸稈還田率達74.35%。
在資陽區張家塞鄉烏龍堤村,早稻開始大面積收割,金黃的稻谷被吞入收割機,完成稻穗脫粒,與此同時,秸稈被安裝在收割機尾部的粉碎裝置切成草屑,均勻地拋灑在田里。烏龍堤村和農機手們簽訂了低茬收割承諾書,秸稈留茬高度嚴格控制在18厘米以下,早稻收割以后,這些剩余的秸稈和粉碎后的草屑通過旋耕機翻耕到田里,既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又為晚稻生長提供天然肥料。
資陽區張家塞鄉烏龍堤村黨總支書記 熊濤:我們村上的收割機都加裝的碎草機,早稻收完以后,就要馬上翻田種植晚稻,從時間上來講只能夠秸稈還田,還田以后,秸稈能增加土地的肥沃性。
啟動早稻收割以來,張家塞鄉組織全鄉10個村召開屋場會,通過下發“給群眾的一封信”、簽訂農戶禁燒承諾書、農機手低茬收割承諾書等措施,實現宣傳普及率95%以上。全鄉早稻面積48000畝,秸稈還田面積達35690畝,占早稻面積的74.35%,有效實現了秸稈回收再利用。
資陽區張家塞鄉黨委副書記 陳帥東:持續抓緊全域禁燒工作,將全鄉的鄉村兩級干部責任到田、到戶,扶持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秸稈綜合利用體系,構建以秸稈為原料的產業鏈條,力爭實現秸稈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處理。
? 推薦閱讀
來 源 :益陽新聞聯播
編輯 :高子悅
一審:高子悅
二審:袁少波
三審:李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