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滁州學院音樂與教育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一行赴滁州市瑯琊路小學,帶領孩子們一起探索XR技術賦能科學教育,增強教學效果,提升育人質量。
XR是英文“Extended Reality”的簡稱,即擴展現實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將真實與虛擬相結合,打造一個可人機交互的虛擬環境,這也是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等多種技術的統稱。通過將三者的視覺交互技術相融合,為體驗者帶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無縫轉換的“沉浸感”。
活動中,團隊帶著“輕量化XR課程體系”,利用平板適配的AR/VR資源,如“太陽系模型”“植物光合作用模擬”等沉浸式教學內容,為學生打造互動課堂。學生通過設備“身臨其境”觀察天體運行、微觀生物變化,原本抽象的科學概念變得可感可觸。
試點課程中,學生課堂互動頻率提升3倍;課后科學興趣測試顯示,85%的學生表示“渴望更多XR課程”;教師也反饋,XR技術讓抽象知識可視化,課堂效率至少提高40%。團隊隊長王悅感慨道,當孩子們戴上設備“走進”太陽系時,眼里的光芒讓我意識到技術的力量。
針對鄉村學校設備采購成本高的痛點,團隊提出“低成本XR教具推廣方案”:利用手機AR功能、3D打印模型等簡易方案替代專業設備,單節課教具成本控制在50元以內。來自計算機專業的團隊成員方璐介紹說,用普通平板和自制模型實現沉浸式體驗,讓技術普及變得可行。
“從設計問卷到調試設備,每個環節都是挑戰。”負責數據采集的團隊成員高朝瑜坦言,團隊曾因設備適配問題連夜修改方案。但當看到學生用3D打印模型還原“植物細胞結構”時,所有成員都感受到實踐的意義。指導教師趙哲表示,學生在實踐中既檢驗了專業知識,更理解了教育公平的深層含義,這是比調研報告更珍貴的實踐成果。(章漫 王雅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