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近日,何香凝美術館以一場“短劇+導覽”的聯動活動,為“人間得此佳山水——何香凝、陳樹人藝術文獻專題展”注入了更鮮活的紅色敘事。這場公共項目從午后的報告廳延伸至展廳,讓觀眾在20分鐘短劇與1小時導覽中,完成了一次“革命詩畫”的深度解碼。
短劇《哭子復》,劇名取自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寫給其子——烈士陳復的悼子詩,詩中一句“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師”,凝結著父子之間深沉的愛與敬仰,也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家國信仰。
劇中,陳復的身影從記憶中緩緩走出。他是出身高官之家卻毅然投身革命的青年,是以筆為刃、傳播信仰的宣傳戰士。他犧牲前曾任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部長,其短暫的一生定格在25歲,卻烙印在父親陳樹人的余生里,也銘刻在了這片土地的記憶中。
當舞臺上陳樹人與兒子“隔空對話”,那句“復兒,我懂你了”令人潸然淚下。許多觀眾在演出結束后仍沉浸其中,久久未語,仿佛親身經歷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訣別。
短劇落幕,策展人易東華博士帶觀眾走進展覽空間。在他的導覽下,這場展覽不再是靜態的作品陳列,而成為一次穿越歷史的旅行。
展廳中,何香凝的山水恢弘、博大;陳樹人平生醉心山水,吟詩作畫,其山水畫的實踐則兼得溫柔與敦厚的詩意氣格。展覽通過珍貴文獻、畫作、手稿與影像資料,將兩位藝術家的精神世界呈現得層次分明。這里沒有說教,有的只是沉靜的力量,一如陳樹人筆下的遠山長河。
這場公共項目作為展覽的延伸,以一種深度對話的方式讓觀眾不僅“看見”藝術,更“感受到”歷史和革命人士的情懷。
他們用畫筆書寫信仰,觀眾用心聆聽回應。在展廳駐足,在劇場落淚,觀眾以自己的方式,回應著那些關于美、關于愛、關于不問代價的堅持。“人間得此佳山水”,不只是對藝術之美的禮贊,更是對人格、情感與信仰的珍視。
策展人表示,“公共項目的意義,正在于把展覽從墻上‘帶下來’,帶入觀眾的情感深處,走進日常生活。那些被壓在紙下的敘述、被鈐印覆蓋的悲歡,在劇場中重新呼吸——父親的淚光、兒子的信念,終成我們今日能讀懂的溫柔與堅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