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陳潔 實習生張星雨 編輯丨周上祺
如果每個月能收到一筆少則200元、多則600元的補貼,你會愿意送娃去托育嗎?
對于很多嬰幼兒父母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目前多地開始發放托育消費券,部分為一年一次、一年二次領取,部分則在一定期限內每月可領。
以江西為例,針對省內有意愿入托的0—3歲嬰幼兒家庭,從2025年6月到2025年10月,每個寶寶每月可領取200元消費券。此外,還有廣東、海南,以及云南、四川等省份的部分地區都已發放托育消費券,其中海南給0~12個月齡(乳兒班)補貼每月600元消費券。
多地發放消費券的背后,是入托率仍然相對較低。以海南為例,根據海南省衛生健康委的數據,截至今年1月份,海南省3歲以下嬰幼兒達283098人,但實際入托人數僅為22393人,入托率僅7.91%。
情況正在發生改變。7月8日,《關于加快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提出到2025年,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新增普惠性托位66萬個。
“托育服務對家庭生育起到支持作用,能夠降低家庭育兒成本,緩解經濟壓力。”清華大學社會學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院特別副研究員史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未來托育建設要從“數量達標”到“質量升級”,多地正采取“示范托育機構”評選、“寶寶屋”嵌入社區、建立托育機構信用檔案和動態評估機制等方式,提升托育整體質量。
托育“省錢攻略”
家在海南的嬰幼兒父母將有機會獲得一筆入托補貼。
根據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通知,決定從6月19日開始,到今年12月,每月發放托育消費券,其中0~12個月齡(乳兒班)可以補貼600元消費券,此外13~24個月齡補貼300元、25~47個月齡補貼200元,每位嬰幼兒每月限用1張券。
從單月金額來說,海南已經算“大手筆”,不過還有其他省份也在發放托育消費券。比如,廣東、江西等地都已經全省發放托育消費券,此外部分省市的個別地區也已經發放托育消費券。
以江西為例,江西于6月至10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向0至3歲嬰幼兒家庭發放托育服務消費券,面值為200元,每人每月限用一張。廣東則發放托育體驗券與托育消費券,體驗券設有5天和10天兩種,消費券則根據金額分為500元、1000元、1500元和2000元四個檔次。
有些地方則已經開始發放今年第二批托育消費券。以云南大理為例,根據7月7日的公告,當地開展2025年第二期托育消費補貼券活動,活動消費券分別設置1000元、1500元兩種類別,大理州0—3歲嬰幼兒家長均可參與搶券,每名嬰幼兒每期活動限領1張。
而根據四川雅安今年5月的公告,今年第一期托育消費補貼券已發放完成,累計發放1431張,惠及1431個嬰幼兒家庭,發放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7.3%。
托育消費券并非新事物,但此前并未推廣。發放的原因之一是托育行業正在快速發展,但整體消費不菲,消費券確實可以省錢。
“我的大孩5歲,小孩1歲半,都沒有送托育。”兩個孩子的母親羅女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她認為0—3歲這個階段孩子需要家人陪伴,“但經濟條件也是主要原因,孩子送托育會使得家庭的經濟壓力增大。”
相對于幼兒園,托育機構的師生比更低,一般1個老師對應3—5個嬰幼兒,人力成本高企。加之很多專業托育機構會提供早期發展指導、營養膳食和健康監測等服務,因此很多機構每月收費不菲。
記者采訪了數家托育機構,一家在重慶的托育機構每月平均收費4000元左右,但是表示已經“很有性價比”。
“我們目前有五個班,68個寶寶,一個班配備三個老師。”該機構的蘇蘇老師向以家長身份詢問的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我們機構的入托率還是可以的,收費在整個重慶的性價比也是很高的。”
還有更為昂貴的高端托育機構。記者采訪一家號稱全英文教學的托育機構,該機構一個班配備4個老師,費用達到8940元一個月。
“我們托育園的收費,確實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有點高。來我們這里的家長,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和系統學習體系。”這家機構的咨詢老師西蒙告訴記者。
然而,記者了解到很多家庭愿意承擔的每月每孩托育費用在1500元—3500元之間,與托育機構的收費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盡管部分托育消費券存在使用范圍偏窄、抵扣受限等問題,不過仍然是一次很好的嘗試,有望部分提升入托率。
提高入托率卡在哪?
托育是降低家庭帶娃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在2024年9月的報告,多地調查顯示,超過三成的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有送托需求,受行業發展階段及服務價格等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全國實際入托率僅為7.86%,現有托位缺口較大。
那么,如何進一步提高入托率呢?
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是重要路徑之一。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報告,托育機構主要依靠社會力量租用商業樓宇開辦,需自行負擔房租、人工、裝修、運營等成本,房租和人工成本占總收入的75%以上。
史薇表示,高昂的托育費用是許多家庭“不敢生”的重要原因,普惠托育可通過政府補貼、價格指導等方式降低費用。
比如,根據山西今年6月對外發布的消息,對普惠托育機構發放運營補貼。獨立托育機構按每嬰幼兒每月500元標準發放補貼,幼兒園提供托育服務的按每嬰幼兒每月300元標準發放補貼。
此外,托育消費券則是直接針對有托育需求的家庭,降低家庭的送托成本,也是提升入托率的重要嘗試之一。
其次,在獨立托育機構之外,可以推廣多種模式的托育。
根據《意見》,要統籌考慮經濟發展、人口結構和托育實際需求等因素,科學規劃,精準供給,加快構建以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為樞紐,以托育機構、社區嵌入式托育、幼兒園托班、用人單位辦托、家庭托育點等為網絡的“1+N”托育服務體系,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務。
托育機構收費確實是“卡”住入托率的關鍵問題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記者采訪了多位家長,對于托育的質量,多位家長都有擔憂。
上述重慶托育機構的蘇蘇老師表示,他們最低招收5個月大的嬰幼兒,因此家長也會擔心安全問題。“家長對于孩子非常關心,因此前期我們允許家長在校區參觀停留,在家長群也會寫成長日記,記錄寶寶喝水、飲奶、體溫、吃飯、上廁所等狀態,也可以看園區的監控,為家長提供一個保障。”
西蒙老師表示,托育費用是家長比較關心的,另外就是關心托育的效果好不好。
事實上,提高托育機構的質量,是托育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意見》提出,將托育服務機構納入地方公共安全重點保障范圍,加強對托育服務機構監管,落實消防、食品等安全管理規范要求。對托育服務機構定期開展安全巡查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開展托育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切實筑牢安全健康底線。
史薇表示,專業的托育機構可以提升科學育兒質量,彌補家庭照護短板。一些城市要求醫療機構與托育機構100%簽約,提供健康指導。部分地區通過智慧化管理實現安全監控和個性化服務,增強家長信任。
以蘇州市為例,為讓托育服務更加規范化、專業化,蘇州在全省率先出臺托育服務質量評價地方標準,構建全鏈式萬人培訓體系。全市托育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0%簽約。根據最新統計,2024年蘇州市入托數增至4.4萬人,入托率達19.74%,明顯高出全國平均水平。
“我覺得孩子能有專業的人來照顧會更好。”目前在帶4歲孫子的陳爺爺表示,孫子從出生起就是他在帶,“托育機構我覺得還是放心的,既可以學習知識,又可以給孩子培養生活習慣。而且父母都能安心上班,我們也沒這么累。”
西蒙老師表示,現在的托育機構越來越專業和成熟,從科學的方法和角度出發,為家長提供專業育兒服務。
SFC
出品丨21財經客戶端 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丨金珊
21君薦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