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股"最強交易"開始變盤了?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量化策略團隊警告,上周開始的動量股拋售和對沖基金去杠桿化并非一次性事件,自6月30日以來,摩根士丹利動量指數的回撤達到了-6.5%,高盛的高beta動量對沖指數月初以來的跌幅則達到8.3%。
動量策略今年在美股表現強勁。年初至今,在標普500僅上漲5%的情況下,高盛動量策略指數同期上漲了20%。如果把期限拓展到18個月,在標普500上漲30%的情況下,高盛高Beta動量對沖指數(GSPRHIMO)同期漲幅達到驚人的80%。
目前難以找到本輪調整明確的催化因素。
高盛歐洲Delta One負責人Rich Privorotsky認為,“強美元、高油價、弱黃金、小盤股強于大盤股”這一交易策略正在形成自我強化的趨勢,而系統性交易和高杠桿交易(即依賴于大規模資金流動的交易策略)正在壓倒基本面因素,這一切推動了動量策略的反轉。
歷史數據揭示更深調整風險
摩根士丹利QDS主管Chris Metli表示,雖然當前事件的嚴重程度可能不及2月底至3月初DeepSeek引發的暴跌(當時MSZZMOMO籃子暴跌21%),但考慮到持續的高空頭杠桿,近期可能還有更多下跌空間。
歷史統計顯示,動量策略在經歷6%回調后,未來一個月的回報通常為輕微負數(-1%)。更值得注意的是,典型的動量指數(MSZZMOMO)峰值到谷底的跌幅為23%,持續時間約30個交易日。
目前的回調已進入第5天,6%的跌幅與歷史同期中位數水平一致,這表明如果回調繼續,仍有進一步下跌空間。
摩根士丹利還發現,當動量指數(MSZZMOMO)下跌且債券收益率上升時,未來動量策略的回報更加負面。周二動量策略下跌和小盤股上漲恰好伴隨著收益率上升,這一組合歷史上對動量策略不利。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數據,當前的動量策略似乎處于一個過度集中且易于反轉的階段,特別是當市場出現較高的短期波動時。因此,短期內動量可能繼續受到壓力。
集中度風險加劇市場脆弱性
摩根士丹利分析顯示,不同期限動量策略之間的重疊度正在上升,目前有31只股票同時出現在所有4個期限的多頭動量籃子中,這一重疊度自2017年中期以來處于84%分位數水平。周二這些股票中84%都出現下跌。
自2017年中期以來的96個月中,只有16個月出現了相同程度的跨期限動量多頭集中度,這通常對多空動量配對策略是負面信號,特別是對較短期限的多空動量策略。1個月動量策略(MSZZ1MMO)在未來1個月、2個月和3個月的中位數回報均為負數。
在空頭方面,雖然重疊度不那么極端,但重疊的股票正在經歷極端價格走勢:所有25只出現在4個期限空頭動量籃子中的股票當日均上漲,日內回報中位數為2.9%。
純動量策略(如MSCBSMMU)的回撤比行業動量策略(如MSZZMOMO)更為嚴重,反映出不同策略在不同市場條件下的反應差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