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蘭州大學藥學院、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學中心王東升教授團隊與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李玉民教授團隊合作,共同開發了一種靶向前列腺腫瘤SV2C蛋白的納米抗體核成像分子探針,為前列腺癌異質性的臨床精準診斷與治療提供新的解決方案。該研究成果發表在Elsevier旗下專注于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國際頂尖期刊
Nano Today《今日納米》上(2024年影響因子13.2)。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蘭州大學藥學院博士研究生劉子燁、周家豪和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柳江燕教授;通訊作者為蘭州大學藥學院王東升教授、支德娟教授和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李玉民教授。
(文章上線截圖)
一、前列腺癌診斷困境:異質性催生精準成像新需求
前列腺癌作為全球男性第二大高發惡性腫瘤,其高度異質性導致傳統診斷方法(如CT和骨掃描)對低PSA患者敏感性不足。盡管68Ga-PSMA PET/CT已顯著提升診斷精度,但無法區分雄激素受體AR的表達狀態——這正是決定治療響應的關鍵因素,迫切需要能同時滿足精準定位和病例分型的新型探針。
二、突破性發現:SV2C——AR陽性腫瘤的“分子身份證”
研究團隊通過系統分析SV2蛋白家族特征,發現SV2C-LD4結構域在配體識別中起關鍵作用:
·特異性表達驗證:免疫熒光證實SV2C在AR陽性LNCaP細胞高表達,而在AR陰性PC3、DU145細胞幾乎缺失(圖1)。
·臨床相關性: SV2C與AR表達呈顯著正相關,而PSMA在兩者中均呈陽性(圖1)。
·新型互作機制:超高分辨顯微成像首次捕捉到SV2C與AR在線粒體膜共定位,進一步研究證實兩者直接結合。
圖1(來源于文章中Fig.2)
三、納米抗體工程:從噬菌體篩選到活體成像
研究團隊采用創新技術路線開發SV2C靶向探針:
1.高親和力抗體篩選:以SV2C免疫羊駝,構建107容量的噬菌體文庫,篩選出12株候選納米抗體(圖2)。
2.性能優化:1-H9以KD=5.07 nM超越BoNT/A HCR(KD=53.3 nM),以7.5倍慢解離速率保障長效成像。
3.多模態驗證:
o68Ga標記探針在LNCaP移植瘤中1小時即顯影,腫瘤/肌肉比達9.4(圖3)。
o熒光標記維持>2.6倍腫瘤背景比超48小時(圖3)。
4.特異性印證:BoNT/A HCR預處理完全阻斷腫瘤信號,證實靶向結合(圖3)。
圖2(來源于文章中Fig. 1)
圖3(來源于文章中Fig. 3)
四、臨床轉化前景:可用于前列腺癌精準診療
該研究可帶來三重變革性應用價值:
1.診斷革新:1-H9探針可實現AR狀態無創評估,且避免68Ga-PSMA的高本底干擾(圖3E vs 3B)
2.治療監測:SV2C與AR的互作機制為耐藥研究提供新靶點,AlphaFold3預測的10個氫鍵位點指導抑制劑開發(圖4)
3.平臺拓展:技術路線可推廣至帕金森病(SV2C下調標志物)等神經疾病診斷
圖4(來源于文章中Fig. 5)
結語
本項 研究首次將SV2C確立為AR陽性前列腺癌的 標志物與藥物靶點, 開發的納米抗體不僅是一把精準的手術刀,更是打開腫瘤代謝微環境黑箱的鑰匙。目前團隊已啟動 進一步 探索1-H9在前列腺癌分期與內分泌治療響應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研究 。
文獻詳情:
Anti-SV2C single domain nanobodies for molecular imaging in androgen receptor positive prostate cancer.
Liu Z, Zhou J, Liu J, et al.
Nano Today
https://doi.org/10.1016/j.nantod.2025.102846
長按掃碼,查看原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