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鎂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鎂伽科技”)正式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港股主板上市,摩根士丹利、華泰國際、德意志銀行和建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鎂伽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中國機器人技術應用領域領先的自主智能體提供商。作為一家估值超百億的機器人獨角獸企業,在此次遞交IPO之前,鎂伽科技已完成9輪融資。
業績虧損下的融資歷程
招股書顯示,2022至2024年,鎂伽科技營收從4.55億元增長至9.3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43.0%。其中,智慧實驗室業務收入從2023年的1.61億元增至2024年的2.95億元,同比增長83.0%;智能制造業務收入從2023年的5.02億元增至2024年的6.35億元,同比增長26.5%。毛利率方面,公司從2023年的23.9%提升至2024年的29%。
然而,鎂伽科技仍處于虧損狀態。2022至2024年,公司累計虧損超22億元,經調整凈虧損率從2022年的71.2%收窄至2024年的46.3%。公司表示,虧損主要源于持續的高研發投入,2022至2024年研發開支占比長期維持在40%以上。
2017年6月,公司完成天使輪融資,此后融資節奏不斷加快。2019年6月,獲博世創業投資領投;2021年5月,藥明康德領投6500萬美元B輪融資;2023年12月,公司注冊資本增至15億元。截至招股書遞交,鎂伽科技已完成8輪融資,股東陣容強大,涵蓋創新工場、愉悅資本、中金資本、高盛資管等知名投資機構,以及藥明康德、博世集團等產業巨頭。2022年C輪融資后,公司估值突破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胡潤研究院于6月26日發布的《2025全球獨角獸榜》中,鎂伽科技的估值已達到105億元。
核心業務
鎂伽科技以自主智能體為核心,構建了智慧實驗室和智能制造兩大業務板塊。在智慧實驗室領域,公司通過“自主智能體+多智能體解決方案”,為生命科學行業提供從病原檢測、細胞分析到藥物篩選的全流程服務。其自主研發的Auflo、CellVue等六大系列自主智能體,結合模塊化機器人、實時數據分析與智能調度技術,顯著提升了實驗室的自動化水平和實驗效率。
智能制造領域則是鎂伽科技的“第二增長極”。憑借與博世集團、英飛凌科技等工業巨頭的深度合作,公司成功切入半導體、消費電子等高端制造賽道。其中,鎂伽晶圓切割工藝支持7nm及以下制程晶圓的高精度分劃,為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等設備的SoC芯片提供切割服務,助力5G芯片、AI芯片的規模化生產。2024年,智能制造收入同比增長26.5%至6.35億元,占總收入比重達68.3%。
行業風口
當前,全球自主智能體機器人技術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灼識咨詢數據顯示,該市場規模已從2020年的318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114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37%;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3837億元,其中智慧實驗室與智能制造占比超60%。
中國機器人產業正在進入技術創新與規模化應用并舉的快速發展時期。2025年6月發布的《機器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人形機器人領域招聘需求同比增長409%,技術崗位占比超60%,導航與定位工程師、機器人算法工程師等高端人才缺口巨大。與此同時,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將智能機器人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北京、上海、蘇州等地紛紛出臺補貼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招股書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鎂伽科技已為超過880家客戶提供服務。客戶群體覆蓋生命科學、化工、新能源等8大行業,行業分散化顯著降低經營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鎂伽科技專注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致力于為生命科學、醫療健康、應用化學與先進制造等領域提供新一代數字化生產力工具。此外,本次鎂伽科技香港IPO募資金額擬用作下列用途:技術及產品研發,分配用于加速研發工作;擴大產能;擴張銷售網絡,拓展及強化品牌建設、銷售網絡與高效營銷工作;戰略合作及投資,尋求境內外戰略聯盟、合作伙伴關系及投資機會;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經濟觀察網 萬一/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