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香港國際機場成為輿論焦點:綠城中國前董事長張亞東在準備登上飛往加拿大溫哥華的航班時,被有關部門人員攔截并帶走調查。
這一事件發生在他卸任僅兩個月后,迅速引發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重要人物,張亞東的突然離職及其后續被調查,不僅牽涉個人命運,更折射出行業深層次的問題。
2025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自2020年以來,政府為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和防范金融風險,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調控政策。
包括“三條紅線”在內的融資限制措施,迫使房企降低杠桿率;而土地市場規范化則壓縮了企業的拿地空間。這些政策有效遏制了投機性購房,但也讓依賴高負債、高周轉模式的房企陷入困境。
根據全球物業指南的數據,2025年3月,全國50個主要城市的平均租金為每平方米35.3元,同比下降3.4%,顯示市場需求疲軟。金盛集團的分析指出,2024年全國新建和二手房價格持續下跌,百強房企總銷售額下降28.1%,行業整體進入低谷。
在這一背景下,房地產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發展模式。過去依賴土地儲備和高杠桿擴張的策略逐漸失靈,取而代之的是對現金流管理和穩健經營的迫切需求。但許多企業因長期積累的高額債務而難以快速轉型,綠城中國便是其中之一。
綠城中國,總部位于浙江杭州,以高品質住宅項目聞名,業務遍及上海、北京、長沙等核心城市。作為中國排名第七的房企,綠城曾憑借其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力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2014年,中交集團以88億港元注資成為綠城控股股東,這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綠城注入了新的活力。不過,綠城并未能完全擺脫財務困境。2023年,其債務規模突破4000億元,凈利潤大幅下滑,顯示出高負債經營模式的脆弱性。
綠城的發展軌跡與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起伏緊密相連。在市場繁榮期,綠城通過快速擴張實現了規模與排名的雙提升;但在市場下行期,其激進策略帶來的風險逐漸暴露。2023年,公司在北上杭等一線城市斥資400多億元囤積土地,進一步加劇了債務壓力。2024年,綠城凈利潤跌至僅1%的利潤率,企業幾乎無利可圖。這種財務狀況不僅引發股東不滿,也為后續的事件埋下了伏筆。
張亞東作為綠城中國的核心人物,其職業經歷頗具代表性。他曾擔任大連市副市長,擁有深厚的行政管理背景,后加入中交集團,積累了豐富的國企運營經驗。2018年,張亞東出任綠城執行總裁,次年升任董事會主席。他上任后推行“高周轉”戰略,將項目開發周期壓縮至一年以內,大幅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2019年,綠城實現營收615.9億元,股東凈利24.8億元,展現了顯著成效。2020年,他提出“2025戰略規劃”,旨在將綠城打造為“TOP10房企中的品質標桿”。這一戰略推動綠城銷售額從1000多億元激增至3500億元,排名從全國第17位躍升至第7位。
可這種激進擴張并非沒有代價。高周轉模式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和土地儲備,而房地產市場的下行讓綠城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2025年初,綠城斥資529億元購置土地,進一步推高了債務水平。而張亞東每年超過千萬的薪資與公司低迷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引發股東強烈不滿。中交集團“控股不控權”的管理模式也因缺乏有效監督而受到中央巡視組的批評。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張亞東離職及被調查的背景。
2025年3月27日,綠城中國發布公告,宣布張亞東因“工作安排”辭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職務。這一決定出人意料,因為張亞東在綠城近七年的領導中,曾被視為公司快速發展的關鍵推動者。但其高負債擴張策略和高薪資問題已引發多方不滿。公告中僅以“工作變動”為由,未透露更多細節,顯得語焉不詳。外界普遍認為,這一離職并非簡單的個人選擇,而是內部壓力與外部監管共同作用的結果。
張亞東的離職正值綠城財務狀況惡化之際。2024年,公司利潤率跌至1%,股東對高管團隊的不滿日益加劇。中交集團作為控股股東,也面臨整改壓力,要求加強對綠城的管理。在這一背景下,張亞東的卸任被視為公司調整戰略、應對危機的第一步。
5月27日,離職僅兩個月后,張亞東在香港國際機場被帶走調查,成為事件的高潮。當天,他準備搭乘飛往加拿大溫哥華的航班,但在登機口被有關部門人員攔截。據媒體報道,他在登機前與工作人員交談約11分鐘后被帶離現場。此事迅速引發關注,多家內地媒體進行了報道,但官方未披露具體原因。
張亞東被帶走后,綠城中國迅速采取行動以穩定局面。3月27日,中交集團委派劉成云接任董事長。劉成云擁有超過30年的行業經驗,被視為穩健型管理者。他上任后提出“千億去庫存”計劃,通過市場化手段減少庫存、優化現金流,得到了股東的支持。
此外,綠城在財務管理上也加大力度,2025年2月和3月先后發行總計5億美元的高級票據,用于償還債務。這些舉措顯示出綠城試圖擺脫高杠桿模式、回歸穩健經營的決心。
盡管如此,事件對綠城的聲譽和市場信心造成了一定沖擊。2025年上半年,公司合同銷售總額為803億元,歸屬于綠城的銷售額為539億元,同比下降11.3%。雖然平均售價上升6.8%至每平方米34,746元,反映出向高端物業的轉型,但銷售下滑仍表明市場對其前景的謹慎態度。綠城需要在新領導層的帶領下,平衡債務壓力與發展需求。
張亞東事件的核心教訓之一,是企業必須摒棄盲目擴張,轉向穩健經營。高負債、高周轉的模式在市場下行期風險極高,而綠城的困境正是這一模式的直接后果。未來,房企需要在規模與盈利能力之間找到平衡,注重現金流管理和資產質量,而非單純追求銷售額和排名。
事件還暴露了綠城在公司治理上的不足。股東與高管之間的利益沖突、管理層的薪酬機制失衡,以及控股股東的監督缺位,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房企應建立更加透明和有效的治理結構,確保高管決策與公司長遠利益一致。此外,混合所有制企業需要明確權責劃分,避免“控股不控權”的尷尬局面。
張亞東被調查表明,監管部門對房企高管的關注正在加深。過去,行業內的一些財務操作和管理漏洞往往被忽視;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監管力度預計將持續加強。房企需主動適應這一趨勢,規范財務行為,提升合規性,以減少潛在風險。
張亞東事件也是房地產行業轉型的縮影。未來,行業可能從規模競爭轉向品質競爭,綠城向高端物業的調整便是這一趨勢的體現。同時,隨著政府推動保障性住房建設,房企可能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如租賃市場或城市更新項目。只有順應政策和市場變化,企業才能在寒冬中找到新的生機。
張亞東在香港機場被帶走調查,既是他個人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也是中國房地產行業面臨困境的一個縮影。從綠城中國的高速擴張到財務危機,再到領導層的劇變,這一事件揭示了行業在轉型期面臨的諸多挑戰。綠城在新領導層的帶領下,正試圖重塑發展路徑,而整個行業也需從中汲取教訓,走向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