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不能代替法律,再親密的情侶關系也必須回歸法律之下的權利責任
近日,甘肅白女士因男友駕車出事故受傷導致截癱,男友照料其幾十天后,一家人失去聯系,她在網絡喊話希望男友現身一事,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本希望男友能現身負責,沒想到,25歲的白女士卻意外陷入了輿論的漩渦當中。
↑兩人最后的合影。
據報道,4月5日,白女士與男友張先生一家自駕游玩,與一輛大車相撞,白女士在事故中被診斷為截癱。交通事故認定書顯示,張先生承擔主責,大車司機為次責。白女士說,事發前,她與男友已談婚論嫁,男友一家在照顧她兩個月、墊付了十幾萬醫療費后就失聯了。之后,白女士在網上尋人、維權。
但是,基于某種刻板印象,輿論場很快形成了對白女士不利的局面:網友從之前白女士社交平臺上的內容沒有男友張先生,認定她是“搞漁場”(注:網絡術語,指與多個異性維持曖昧互動);截癱之后就“賴上人家”;甚至認為白女士是因為把腳放到中控臺,才導致截癱。總之,白女士成為了部分網友攻擊的對象。
白女士在接受采訪時做了澄清:沒有把腳放到中控臺上,還系了安全帶;如今自己經歷了車禍和背叛,只想要治療費卻遭遇網暴。對此,男友母親表示:“我們不想解釋太多,接受法院判決,愿意承擔我們的責任。”
情侶之間發生這么劇烈的變故,矛盾很深,又疊加了輿論場中的圍觀效應,讓當事人承擔了不必要的負擔。解決之道還需回歸基本的權利義務關系:法律的歸法律,情感的歸情感,道德的歸道德,輿論的歸輿論。
首先,即便不談男女朋友關系、不談結婚的訴求,男方依然是事故的肇事者,女方當然有權利要求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所以,男方母親的態度也很直接:希望女方去起訴,法院怎么判,他們就怎么承擔責任。法律的要求是底線,也是女方的權利“兜底”。
其次,白女士和男朋友一家自駕出行,結果遭遇嚴重車禍,自己截癱,可能一輩子再也無法正常生活。無論從個人感情,還是從個人利益的角度,她希望男方與自己結婚,照顧自己一輩子,這個要求也是人之常情。但實話實說,在法律層面上很難支持這個訴求。婚姻關系是基于個人情感的最緊密的人身關系,締結婚姻基于當事人的自主性決定,不能將交通肇事的賠償責任等與締結婚姻相綁定。如果白女士向法院提出要求,法院也很難受理,更別說支持。
的確,張先生駕車導致車禍,造成白女士截癱,應承擔法律責任,也是彌補情感上的一份虧欠。但實事求是地說,兩性的復雜情感關系很難落實在法律責任當中。目前,張先生一家對截癱的白女士“玩起了失蹤”,但是雙方對此各執一詞:男方母親稱自己肋條斷了兩根,帶傷照顧白女士兩個月,卻被當面辱罵,白女士家人還到其老公和兒子的單位鬧,導致都丟了工作;白女士則稱是張某某一家失聯跑路關機,是為了逃避自己辭職的。
在目前輿論場中性別關系的“棱鏡”之下,雙方各自的問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以及“小心思”都可能被放大,乃至“妖魔化”。爭取自己的利益沒有錯,希望規避風險也沒有錯,但情感不能代替法律,再親密的情侶關系也必須回歸法律之下的權利責任:有法律的,依法律認定;法律無法涉及的,由道德調整。
也因此,本案有必要擺脫性別敘事,回歸交通肇事的權責分配。對白女士來說,要求男方與其締結婚姻,恐怕法律難以支持,依法索賠才是正確的維權路徑。也希望網友別急著從性別關系給此事“貼標簽”,不妨給受害人多一份包容。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克鮮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