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爆開了,將一切換掉。別講笑,憤怒爆開了,讓我爆開了,飛車上云霄。”
我發現,耳機里古巨基這幾句歌詞,完全就是知識城業主的心聲:爆開了!
起因是一紙公告——知識城南擬建一座環境資源集運中心。
圖源:黃埔區政府網
通俗點理解就是垃圾處理中心/垃圾中轉站,雖功能升級了,但仍對環境有影響。
deepseek回答截圖
其規劃建設用地近1.7萬㎡,總建面近1.3萬㎡,處理規模為400噸/日中型Ⅲ類(來源: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2024年4月招標公告),規模不小了。
位置也同步圈出來,這直接讓知識城南業主炸了好嗎,“有沒搞錯?在我家附近建垃圾站場?”
圖源:黃埔區政府網
是不是一頭霧水?這擬建位置看著也還好吧,不近住宅區啊,業主咋就炸了?
其一,輻射影響范圍大。
縮小地圖一看,知識城那一片的居民區一個都跑不了。
擬建位置直徑2km左右有多所中小學、產業園,如名校華師,還有知識城南安置區,瓏韻花園、升龍學府上城、廣開云翰等小區。
直徑5km左右輻射了知識城板塊所有樓盤,如康大龍祥匯、龍湖雙瓏原著、鳳湖花園、時代天韻、萬科幸福譽、知識城悅辰壹號等。
簡言之,該擬建的垃圾處理中心距離居民區非常近,上學、上班、休閑無一不受影響。
雖說它采用全埋地下兩層+地上公園的建筑形式,但垃圾車來來往往,日常運轉的味道和噪音等,勢必會對高密度的生活區造成極大困擾。
牽一發而動全身,2km與5km又有什么區別?業主們不炸才怪。
其二,影響環境和生活品質,一定程度上影響板塊。
一方面,作為垃圾中轉站,再怎么樣都無法避免氣味擴散,況且短距離內還有幼兒園、中小學和住宅區,環衛車運輸、垃圾集中處理等環節產生的異味讓業主難以接受。
另一方面,不少買家看重知識城的居住環境,結果反被“背刺”,板塊優點或直接變缺點。
環境擔憂背后,還有另一個深層次的憂慮:房價。
當下一二手市場,買家都更傾向于綜合考慮房子的多維配套,如地段、周邊環境等,多了一個不利因素,可能直接勸退潛在買家。
市場動蕩下,板塊不良印象一旦成型,一朝一夕或難重建信心,某種程度上影響板塊價值。
其三,多此一舉是否有必要?
很多業主質疑該垃圾處理中心沒必要,因為擬建位置往西直線距離約4km就有一個全國規模最大、處理垃圾類別最齊全的園區(來源:廣州國資)——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
園區占地約1604畝,垃圾處理能力專業而龐大,短距離內有必要再建一座中轉站?
關鍵是,國內城市生活垃圾不夠燒已成新趨勢。
知識城在已有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前提下,真的如此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垃圾中轉站嗎?
業主炸裂的,無非這幾個關鍵問題。
難道只能聽天由命?不!
公示文件預留了公眾參與方式,對項目建設有任何意見和建議的,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反饋給官方。
最后,我想說的是: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說不定反饋的人多了,便有了轉機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