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創始于1965年,2025年適逢其建院60周年。7月4日至5日,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舉辦新聞傳播教育論壇,邀請三十余位來自兩岸四地及新加坡的新聞傳播院校院長齊聚香港中文大學,并帶來最前沿的新聞傳播教育理念。論壇同時旨在探討在急速變化的媒體環境中,新聞傳播教育面臨的沖擊與挑戰、迎接的機遇與未來。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院長王峰、副院長于晶等一行受邀參加論壇。
香港中文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偉賢教授擔任此次會議的主禮嘉賓。潘教授表示,香港中文大學傳播學院從最終只有兩位講師和六位學生的小型學系,發展至今,已成為擁有超過400名本科生、300名碩士博士研究生、逾9000名校友的學院,經歷了令人矚目的成長和發展。
此次論壇設有“課程設計”、“學生作品”兩部分展覽。課程設計方面,由王峰院長做匯報,主要介紹了我院目前以“AI基礎+專業融合”的路徑賦能專業體系整體升級,并通過實訓工作坊的形式促進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最新動態。
學生作品方面,各大院校紛紛選送年輕學子們優秀的文字與影音作品,并借此次展覽的機會,互相觀摩,探討新聞傳播教育的最新發展趨勢。我院遴選了鮮馨月同學在澎湃新聞所刊發的深度報道,該篇深度報道刻寫時代的印痕,描繪了在撤并浪潮下消失的“村小”及鄉村教師的現實處境,在澎湃新聞平臺上獲得了160余萬次的點擊量,取得積極廣泛的社會反響。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馮應謙教授為會議致閉幕辭,他總結各位與會嘉賓的發言,提出了新的思考:新聞傳播專業的核心技能是什么?媒體會消亡還是以新的形態存在?AI時代的技術自信從何而來?我們要怎樣教學生、又要教怎樣的學生?希望借此難得的研討機會,集思廣益,共同探索未來新聞傳播教育的發展與可能。
此次論壇上,傳播學院與海內外高校深入交流新聞教育未來發展方向,以前沿洞見推動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機制革新完善。傳播學院將持續推動與境內外高校的廣泛交流合作,提升學科建設與學院發展的國際能見度。
圖 |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文 | 吉思琪
編輯 | 汪欣穎
審核 | 杜彬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