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的土地上,戰爭的陰影已持續籠罩超過三年。曾經車水馬龍的街道,如今只剩空蕩的街角和斷壁殘垣;曾經熱鬧的市集,如今只剩防空警報下的急促腳步。戰爭,并未如最初設想一般迅速結束,反而在時間的碾壓下顯現出更加慘烈的本質。
當一場沖突演變為一場全民動員的持久戰,烏克蘭社會也出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罕見現象:越來越多的女性被征召上前線,甚至有懷孕的女兵被迫走向戰場。
7月3日傍晚,俄羅斯發動了自沖突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空襲。從庫爾斯克、布良斯克等六個邊疆方向,一共出動了539架無人機,其中330架為攻擊型,同時還有“匕首”巡航導彈與“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齊發。
目標直指烏克蘭首都基輔及多個重要軍事與征兵設施。這場空襲,不僅是一次軍事打擊,更是一場對烏克蘭全境防空系統的全面消耗戰。
俄方采用的新戰術,顯示出其作戰邏輯已發生根本性變化。過去主打精確打擊的導彈戰術更多集中于軍事倉儲、指揮系統等核心節點,如今則變為“導彈加無人機”的飽和攻擊模式。
這種戰法在保持命中率的同時,更注重瓦解烏克蘭的社會運轉能力,摧毀城市功能,迫使烏克蘭不得不將大量資源投入防空體系。
無人機的成本相較防空導彈低出數十倍,幾千美元的無人機對上幾十萬美元的攔截彈,形成了典型的“非對稱消耗”。對烏克蘭而言,這種攻勢不僅是物資上的持續壓力,更是心理上的巨大折磨。
俄軍還精準打擊了波爾塔瓦州克列緬丘市的征兵大樓,并連續三天對其轟炸。據烏媒報道,這一攻擊目標的坐標來自烏克蘭國內社交平臺的泄露信息。
烏克蘭的兵員危機,在這一輪俄軍攻勢下暴露無遺。根據烏克蘭國防部數據,現役女兵已超7萬,其中5500人直接參與前線戰斗,增長速度驚人。
從2023年起至今,前線女性作戰人員數量激增420%。澤連斯基前顧問阿列斯托維奇更是透露,政府下一步可能強制征召女性入伍。
目前已有2.5萬名女性被派往高風險崗位,擔任狙擊手、無人機操作員等角色。兵源枯竭的背后,是烏克蘭人口結構的劇烈崩塌。戰前烏克蘭擁有4000萬人口,如今傷亡人數超過21萬,動員率已高達87%。
2024年10月,烏軍逃兵人數達到17萬,相當于10個滿編師的兵力流失。戰場每月需補充5萬人,而總動員能力不足3萬,缺口始終無法彌補。
征兵年齡從27歲不斷下調至25歲、18歲、甚至17歲的少年也被拉上戰場,與年過半百的退役老兵混編作戰。
哈爾科夫戰場曾出現“祖孫連”編制,55歲糖尿病患者與19歲高中生共同作戰。前線部隊體能狀況也極為堪憂,第聶伯羅征兵站數據顯示,38%的新兵存在嚴重視力障礙,扎波羅熱方向一支部隊中,僅有不到20人能完成5公里跑步。
烏克蘭議會甚至通過法案,允許罪犯以“3個月戰壕服役”抵消一年刑期。2024年已有2800名女囚被編入“斯卡拉突擊團”,83%未經完整訓練即被投入高死亡率的沖鋒任務。
全民皆兵的政策引發社會強烈反彈。46%的烏克蘭民眾公開表示逃兵役不可恥,生育率跌至0.8,成為歐洲最低。
聯合國數據顯示,已有630萬人逃往國外,37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三成農田被迫撂荒,工業產能下降40%。征兵站頻頻遭遇襲擊,尼古拉耶夫州一位母親在失去兒子后攜帶炸彈沖進征兵辦公室,與工作人員同歸于盡。
西部多個村莊,母親們跪求官員放過未成年的孩子。烏克蘭的政治局面同樣陷入僵局。按照憲法,2024年3月31日應舉行總統大選,澤連斯基任期至5月20日屆滿。但在戰爭背景下,戒嚴令持續,選舉被無限期推遲,澤連斯基繼續擔任總統。
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民調稱,約70%的烏克蘭人支持澤連斯基留任,但這一數據在烏東地區受到質疑,親西方陣營的傾向性調查引發爭議。
反對派普遍認為,憲法效力高于戒嚴令,澤連斯基已無權繼續擔任總統。前議長拉祖姆科夫及前將領扎盧日內呼吁交權,由議長代任總統。澤連斯基將扎盧日內“流放”至倫敦出任駐英大使,被外界普遍解讀為政治清洗。
與此同時,Socis機構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如果立即舉行選舉,扎盧日內將以60%的支持率壓倒性擊敗澤連斯基。
烏克蘭民間對戰爭的態度也逐漸分化。《經濟學人》委托益普索進行的電話調查顯示,74%的烏克蘭人表示即使沒有美國支持,也要繼續抗戰。但同一時間,民眾對戰爭勝利的信心卻并不統一,59%的人相信能贏,21%則持悲觀態度。
社會在堅持與質疑之間搖擺,戰爭是否值得繼續,成為越來越多家庭難以回避的問題。俄方民調也反映出一些新變化。6月數據顯示,74%的俄羅斯人支持特別軍事行動,較去年略有下降。
不過,約三分之二受訪者傾向于推動和平談判,僅有三分之一認為應繼續軍事行動。最令人警惕的是,四分之一受訪者認為使用核武對烏克蘭是“可以接受的”,盡管這一數字已較去年底下降15%。
這類情緒若被誤判為政策導向,極有可能引發北約的激烈反應,局勢失控的風險將急劇上升。在戰場與民心之間徘徊的不只是士兵,更是整座國家。澤連斯基的“服役+”APP上線,僅五天內就有80.5萬人完成兵役登記。
但其中大量為海外烏克蘭人,為了避免護照作廢被迫注冊。是否肯回國參戰,成為懸在頭頂的問號。
俄方空襲的精準打擊策略,也讓烏克蘭難以喘息。不僅基礎設施被破壞,連征兵辦公室都成為重點目標。
民眾的抵觸情緒、逃兵現象、社會矛盾愈演愈烈,逼迫澤連斯基政權不斷以更極端的方式維持兵員供給。
烏克蘭是否正在走向“打到最后一人”的極限邊緣?澤連斯基是否還能獲得民眾持續支持?俄羅斯的新打法是否已經改變戰局邏輯?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每一個細節都在告訴世界,這場戰爭已不僅是戰場上的較量,更是整個國家的生存考驗。
局勢未穩,硝煙未散,真正的轉折點,或許還在更深處的暗流之中。
信息來源:
[1]俄烏沖突三年戰場內外都發生過什么? 千龍網
[2]俄烏沖突逾千日 變數中仍須推動局勢降溫 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