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票比7票,特朗普對華掀桌子,不許中企收購農田,中美交涉失敗。特朗普不甘寂寞,打著“美國安全不容有失”的旗號不許我國及其他“外國對手”購買農田,同時還將考慮收回已經出售給我國和其他“外國對手”的農田。說好的財產保護,風能進,雨能進,唯獨國王不能進呢?怎么特朗普這個“國王”就可以隨時翻臉不認賬呢?這般對華掀桌子的行為做法實在是氣量太小的集中體現,但特朗普反復橫跳也不是一次兩次,這其實仍然處于我國的意料范圍之內。
據媒體報道,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在本月8日公開表態,稱:“美國農業面臨日益緊迫的來自競爭對手的巨大威脅,美國需要反擊,讓他們既偷不走土地又得不到科研成果”。
羅林斯還補充說:“目前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如何‘收回’已經出售給競爭對手的土地,發布行政命令是正在考慮的適用選項之一。”
從羅林斯的表態中不難發現,“美國優先”的意味異常濃郁,但美國的緊張和小心翼翼之勢也在此刻暴露無遺,因為美國宣稱的競爭對手持有的美國農田數量實在是不夠看。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外國人擁有的土地中,加拿大人占據榜首位置,擁有最多的1530萬英畝農田;國人擁有的農田僅為27萬英畝。
兩相對比之下,差距可謂是非常之大,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按照百分比的比例形式來計算,我國投資者擁有的美國農田總量的百分比僅為0.0003%。
這個數字相較于2021年而言已經下降了超過30%,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人持有美國農田的比例仍在持續下降當中,但美國卻不能對此保持高度容忍態勢。
一句話,美國針對國人持有農田的真正意圖全然在于以此為幌將農田和農業的主導權牢牢控制在美國自己手中,因為美國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的關稅戰是在暴力掠奪收割其他國家。
雖然仍然沒有很多國家在對美談判中達成一致,但美國首先要做到未雨綢繆,將免遭報復擺在首要位置,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和必要準備。
美媒更據此分析認為,盡管競爭對手也包含俄羅斯、伊朗等國在內,但實際卻是主要針對我國,因為地方州出臺的法案和限制性措施大多都針對國人投資者。
典型代表如佛羅里達州和阿肯色州,前者的表現是在前年下發了一則禁止令,內容為禁止國人在關鍵基礎設施和軍事地點附近購買土地;
后者的表現則是命令我國所有的種子生產商出售160英畝的美國農田,這其實算是“提前收回”,因為時間同樣發生在2023年,且表現形式是下行政命令。
阿色肯州州長甚至還在本月8日高調宣稱:“阿肯色州是全美第一個將中國所有公司趕出農田的州,我為阿色肯州感到驕傲,因為阿色肯州讓他們付出了慘痛代價”。
但不得不提的是,地方州之所以敢于這樣膽大妄為主要是得到了聯邦政府的授權,美國參議院在2023年通過了禁止我國企業購買美國農田的法案,贊成反對的票數情況是91對7。
此時是拜登主政時期,可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的程度就已如此之深,現在換了特朗普上來,這方面的不利情況可謂不言自明。
然而,不難發現美國針對國人購買美國農田可謂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內容之一,但拿到當下的大背景來說很明顯是別有目的。
至少表現出了極為濃烈的警告意味,如果要想中美關系仍然朝著互相利好的方向大步前進,我國就必須要在這一方面作出些許讓步。
但這只是普普通通的經貿投資問題,特朗普政府如此上升到政治高度,實質是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的典型做法。
外交部發言人強調,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國企業在美擴大投資為美國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這樣做會有損外界對于美國市場環境的信心。
其實特朗普自己也知道買房置地就是非常簡單的投資行為,但特朗普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大做文章的機會。
于是乎,特朗普并未阻止禁止我國企業購買美國農田的事情在美持續發酵,一方面是想要借機敲打我國,另一方面則是使得遏制中國崛起戰略更加深入人心,和美國安全高度綁定。
但特朗普不會取得成功,因為單單是在無人機領域,美國農業就離不開我國,這樣單方面造謠污蔑和想要脫鉤的行為做法反而會招致更大聲討。
參考資料:
點名中國,美政府揚言"全面禁止購買"|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