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2025年7月13日,一份遲來的報告終于公諸于世。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發布了長達31頁的特朗普遇刺案調查報告,距離那場改變美國政治軌跡的槍擊事件已整整一年。報告以冰冷的筆觸勾勒出一個令人窒息的真相:總統的生命曾懸于一線,只因特勤局犯下了一連串“不可接受的失誤”。
時間倒回2024年7月13日傍晚。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的競選集會現場人聲鼎沸。誰也沒有料到,在距離演講臺數百米外的一處高點,20歲的養老院工作人員克魯克斯悄然架起了一支AR-15式步槍。子彈撕裂空氣呼嘯而至——一枚擊中特朗普右耳,其余子彈則造成臺下觀眾1死2重傷的慘劇。若非特勤局狙擊手反應迅速擊斃槍手,美國歷史恐將改寫。
特朗普(資料圖)
這份耗時一年、基于17次關鍵質詢與數千份文件形成的報告,揭開了安保系統崩潰的全過程。特勤局總部竟兩次拒絕增派安保資源的申請;現場負責人是個毫無大型集會經驗的新手;與當地執法部門的溝通形同虛設。參議員蘭德·保羅在報告中痛陳:“每個人都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整起事件是“責任迷宮中的致命坍塌”。
更令人錯愕的是追責的輕描淡寫。特勤局近日僅對6名當值特工作出停職10至42天的處罰。報告直指這與失職的嚴重性完全不符。更甚者,時任特勤局長金伯莉·奇特爾在國會作證時涉嫌虛假陳述,公然宣稱“安保申請未被拒絕”,而證據卻顯示恰恰相反。
特朗普(資料圖)
那枚擦過耳畔的子彈,顯然在特朗普身上留下了超越肉體創傷的印記。好友格雷厄姆透露:“這件事一直縈繞在他心頭。”今年6月的一場發布會上,特朗普指著右耳坦言:“我偶爾會感覺心跳加速。”隨即又展現出標志性的硬漢姿態:“這行很危險,我做的事就是危險的。”這種與死神擦肩的經歷,或許催化了他當下雷厲風行的執政風格——快速設置議程、拒絕妥協、讓對手措手不及。
面對洶涌的批評聲浪,現任特勤局長肖恩·柯倫承諾“實質性改革”。而安保升級已肉眼可見:特朗普的演講場合被嚴格限制在室內或三面防彈玻璃圍護的戶外區域;隨行安保團隊規模膨脹到擠占專機座位的程度。這些鐵幕般的防護,成為美國政治暴力陰影下的無奈注腳。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Axios新聞網稱,為保證安全性,特朗普如今選擇在室內發表演講,或者在三面被防彈玻璃包圍的戶外場所發表演講。他隨行的安保人員規模進一步擴大,甚至導致飛機上留給助手和家人的座位都減少了。
這場發生于光天化日之下的刺殺,其影響早已超越個人生死。從亞伯拉罕·林肯到約翰·肯尼迪,美國權力核心屢遭暴力侵蝕。如今當總統在防彈玻璃后演講,特勤局在責任迷宮中艱難改革,凸顯的不僅是安保漏洞,更是政治極化下民主制度肌體的持續傷痛。當總統親口承認“真的很危險”時,危險的又豈止是個人安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