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海豫園商城核心地標——湖心亭完成歷時近2年的保護性修繕,正式向公眾開放。這座被譽為“海上第一茶樓”的百年古建,至今已有240余年歷史。本次修繕,本著“修舊如舊”的匠心,以工藝復原榫卯飛檐,不僅復原了歪閃的梁柱,更以“活態保育”的模式進行文化傳承的新實踐和有機探索,打造獨具特色的東方生活美學承載空間,為大豫園片區的文化發展乃至上海的城市歷史文化空間帶來了新潮的溫度。
湖心亭茶樓——上海最古老的茶樓,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間,其前身為豫園主人潘允端所建的園林景觀“鳧佚亭”。1784年,青藍布業商人在鳧佚亭舊址集資重建,更名“湖心亭”。1855年開始,成為上海最早的商業茶樓,在其170年的茶樓經營史中,文人墨客在此匯聚,國家政要品茗聞絲竹,全榫卯結構的建筑和傳承至今的非遺茶藝為其增添了文化地標與商業傳承的雙重價值,讓湖心亭茶樓成為不折不扣的“海上第一茶樓”。
承載厚重歷史積淀的湖心亭,曾歷經多次擴建,以匹配其使用上的實際需求。最重要的一次擴建為1924年,商人劉慎康接盤湖心亭后,加建了一個長方形的水榭式建筑,從而形成了今天湖心亭的格局。擴建后,二樓增設雅座,每日上午還有一班自愿來此表演絲竹的雅士,成為上海名噪一時的“文化圈子”。也正因如此,湖心亭茶樓的生意日益興隆,至今仍是許多老茶客聞香品茗的聚會之所。
1982年湖心亭茶樓大整修,竣工后的湖心亭茶樓保留了古樸典雅而玲瓏秀美的外觀,內部裝修也更具書香氣,實行上下堂分區域經營;直至2023年10月,湖心亭茶樓營業移至豫園老街,原址開啟為期近兩年的保護性修繕工作。
此次修繕開創了“考古級勘察+非遺工藝+現代監測”的模式。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古建保護不必在凍結保護與商業經營間二選一。
作為大豫園文化片區的核心靈魂建筑,湖心亭的修繕遠不止于一座歷史建筑的活化,這一“微更新”項目不僅是歷史建筑保育模式的有機探索,也是豫園股份在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老城廂文化的傳承和活化方面的重要企業使命,致力于打造極具東方生活美學魅力的全球時尚文化秀場的重要實踐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