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正式公告。這一公告不僅是對行業發展的階段性總結,更凸顯了新能源汽車積分在衡量企業發展和收益獲取方面的關鍵意義。新能源汽車積分共產生積分數量和可用于積分交易數量,成為洞察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表現的有一重要指標。
2024年度,中國境內117家乘用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表現可圈可點。這些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318.9萬輛,新能源汽車正積分達到1728.8萬分,負積分101萬分。整體上,行業在新能源汽車的布局和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果,正積分的優勢表明眾多企業在新能源賽道上不斷發力。然而,負積分的存在也暗示著部分企業在新能源轉型方面相對滯后,行業發展仍存在不平衡性。
93家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累計生產乘用車2256.3萬輛,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1727.9萬分,負積分為90.4萬分。這一數據顯示出境內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強大實力和積極進取的態勢。眾多境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贏得了市場和積分的雙豐收。
反觀24家進口乘用車供應企業,進口乘用車62.6萬輛,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0.9萬分,負積分10.7萬分。與境內企業相比,進口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明顯落后。這可能與進口車型結構、在國內新能源布局戰略以及對本土新能源市場的適應性等因素有關。進口企業需要重新審視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發展策略,加快追趕步伐。
在達標企業中,比亞迪無疑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者。其新能源汽車積分共產生積分數量高達5815752分,可用于積分交易數量同樣為5815752分。這不僅體現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技術研發、生產規模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的全方位優勢,還意味著其在積分交易市場上擁有巨大的收益潛力。特斯拉、吉利、廣汽等企業也憑借出色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在新能源積分上取得了優異成績,成為行業新能源發展的先鋒力量。
而在不達標企業里,如一汽大眾、奔馳、寶馬等傳統汽車巨頭,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不容樂觀。部分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共產生積分數量較低甚至為負,可用于積分交易數量也相應匱乏。這些企業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積累深厚,但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面臨著技術創新、供應鏈調整和市場認知等多方面的挑戰。它們需要加速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推廣,提升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力,以改善積分狀況并獲取潛在的積分交易收益。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突破、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增強,中國乘用車行業的新能源轉型將進一步加速。新能源汽車積分將繼續發揮其指揮棒的作用,引導企業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推廣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