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如同一場殘酷的馬拉松,有的選手即使傷痕累累仍能堅持奔跑,有的卻在看似輕微跌倒后一蹶不振。
蔚來汽車累計虧損超過1000億元卻依然活躍在市場一線,而哪吒汽車虧損僅183億元卻已申請破產重整,這種巨大反差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截至2025年7月,蔚來汽車十年累計虧損突破1000億元,卻依然在市場上高歌猛進:7月10日,其子品牌樂道推出的大型SUV L90以租電模式19.39萬元的起售價引爆市場,港股單日暴漲超10%。
與此同時,曾經年銷15萬輛碾壓“蔚小理”的哪吒汽車,卻因累計虧損183億元、拖欠供應商60億款項,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1月銷量暴跌至僅110輛。
同樣巨額虧損,命運為何天壤之別?這不僅是兩家企業的經營差異,更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生存法則的縮影。
表面看是數字游戲,蔚來虧得更多卻活得更久,深層看卻是商業模式、資本運作和戰略定位的全方位較量,哪吒創始人方運舟曾無奈坦言:“我們在從低端市場向高端突破的過程中,低估了品牌升級的難度”。
而蔚來李斌則憑借“高端局”玩法,即使單車虧損8萬,仍能靠3萬的品牌溢價獲得資本青睞。
在新能源汽車這場燒錢大賽中,活下去的第一法則不是賺錢,而是持續獲得資本輸血,蔚來深諳此道,構建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而哪吒則困在單一資金來源的陷阱中無法自拔。
蔚來創始人李斌堪稱融資大師,這位易車網出身的連續創業者深諳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蔚來不僅在美國紐交所、香港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三地上市,還通過多次增發股票籌集資金——僅美股增發就融資66億美元,“夠哪吒燒6個來回”。
騰訊、淡馬錫、合肥國資等長期資本的支持,讓蔚來即便虧損驚人,仍能保持現金流不斷裂,2025年一季度,盡管凈虧損67.5億元,蔚來仍獲得120.3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1.5%,并預計全年自由現金流有望轉正。
蔚來的融資能力不僅體現在規模上,更在于其講故事的技巧,李斌給投資人描繪的藍圖從用戶企業延伸到能源網絡,從換電技術拓展到全球布局。
就像一位財經博主調侃的:“蔚來虧的1000億,一半花在了換電站,一半花在了品牌營銷,等于告訴資本我雖然虧,但我有逼格”,這種將每一筆虧損都包裝成未來資產的能力,建換電站是能源網絡,搞用戶社群是生態建設,出高端車型是品牌升級,讓資本愿意為其持續買單。
相比之下,哪吒汽車的融資之路可謂坎坷,創始人方運舟和張勇雖有技術背景,但缺乏資本市場運作經驗,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創投圈寧愿投失敗過的李斌,也不投沒創過業的方運舟,因為前者知道怎么騙錢,后者連騙錢的劇本都不會寫”。
2024年IPO失敗后,哪吒融資渠道幾乎枯竭,只能依賴地方政府輸血,南寧國資曾注資25億元換取35.65%股權,但最終“30億救命錢都談崩了”。
更致命的是,哪吒的股東結構復雜且內斗不斷,國資股東互相拆臺,創始人持股僅0.7%卻拿4700萬年薪,高管被曝卷錢跑路,公司賬上“只剩幾百塊”。
這種混亂的公司治理進一步削弱了投資者信心,當2025年銷量暴跌97%后,哪吒連債轉股自救都舉步維艱,計劃化解30億元債務,最終僅20多億達成協議,近40億元債務懸而未決。
這場資本游戲的殘酷現實是:虧損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資本的信任,蔚來用高端故事維持著資本輸血,而哪吒的性價比敘事在資本寒冬中迅速失寵,正如業內人士所言:“資本不看你虧多少,看你能不能畫出更大的餅”。當哪吒連畫餅的畫筆都丟失時,破產也就成了必然結局。
在汽車行業,品牌定位決定生死,蔚來選擇了一條艱難但可持續的高端化道路,而哪吒則陷入低價競爭的死亡螺旋,兩者的品牌戰略差異直接影響了它們的抗風險能力。
蔚來從誕生之初就瞄準高端市場,ET5定價30萬,ES8敢喊50萬,這種定價策略看似冒險,卻成功塑造了中國特斯拉的品牌形象。
就像網友調侃的:“蔚來車價貴得離譜,卻偏有人買賬,就像米其林飯館,一盤青菜賣88元,食客還覺得值這個價”。這種品牌溢價能力讓蔚來即使單車虧損8萬元,仍能通過高毛利車型和增值服務維持現金流。
蔚來的高端化不僅體現在價格上,更貫穿于全鏈路用戶體驗,NIO House城市體驗中心、專屬充電樁、終身免費換電、甚至年度“NIO Day”車主盛會,都強化了其“汽車界海底撈”的服務標簽。
這種獨特的用戶運營模式培養了一批忠實蔚粉,他們不僅是重復購買者,更是品牌的自發推廣者,2025年蔚來用戶推薦購車比例仍保持在30%以上,這種社群效應成為其對抗市場波動的緩沖墊。
高端定位還帶來了產品矩陣的擴展空間,2025年蔚來通過子品牌樂道L90將價格下探至19.39萬元,同時推出7.98萬的螢火蟲品牌搶占下沉市場。
這種“自上而下”的品牌延伸遠比哪吒“自下而上”的升級容易得多,消費者接受高端品牌推出平價車型,卻很難認同平價品牌突然賣高價。
哪吒汽車則選擇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以為人民造車為口號,主打10—20萬元的大眾市場,初期這種低價策略確實見效,2022年哪吒以15.2萬輛年銷量登頂新勢力榜首。
但正如業內人士分析:“哪吒的性價比其實是慢性毒藥,靠著低價車沖銷量,一度站上銷量榜首,可就像飯館靠9.9元酸菜魚拉客,看起來熱鬧,實則每單都在賠錢”。
2024年起,面對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的價格絞殺,哪吒的“低價護城河”迅速崩塌,銷量從月均過萬暴跌至2025年1月的110輛。
哪吒試圖向高端突圍時遭遇慘敗,推出的哪吒S、哪吒GT等中高端車型因品牌認知固化和技術積累不足,完全無法獲得市場認可。
這場品牌博弈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新能源汽車市場已從性價比競爭轉向價值競爭,蔚來通過高端定位建立了品牌溢價能力,即使虧損也能維持資本信心。
而哪吒的低價策略雖然短期沖量,卻無法構建長期競爭力,最終在行業洗牌中首當其沖。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投入不是可選項,而是生存必需,蔚來十年投入600億研發費用構建技術護城河,而哪吒研發投入長期不足營收5%,這種戰略差異直接決定了兩家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蔚來最引人注目的技術布局無疑是其換電網絡,截至2025年7月,蔚來已建成3405座換電站,累計換電次數突破8000萬次,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速換電網絡。
這一網絡十年累計投入超180億元,單座換電站成本超百萬,表面看這是“燒錢如燒紙”的重資產負擔,實則構建了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
換電模式帶來三大優勢:用戶體驗差異化、電池健康管理和車電分離商業模式,這些優勢讓蔚來在2025年激烈的價格戰中仍能保持用戶黏性,98小時10000公里換電挑戰成功驗證了其補能體系的可靠性。
更聰明的是,蔚來將83%的充電樁使用開放給非蔚來品牌,既提升了資源利用率,又將充電網絡轉化為行業基礎設施,增強了與傳統車企的合作可能性。
相比之下,哪吒汽車在技術投入上可謂捉襟見肘,招股書顯示,其研發投入長期不足營收的5%,遠低于行業15%的平均水平,哪吒的技術滯后直接導致產品競爭力斷崖式下滑。
技術布局的差異最終反映在產品生命周期上,蔚來車型通過FOTA持續獲得新功能,延長了產品生命周期,而哪吒車型上市后幾乎無重大升級,快速被市場淘汰。
這印證了一個行業真理,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本質上是技術迭代速度的競爭,蔚來用巨額研發投入換來了應對行業變革的柔韌性,而哪吒的研發短視則使其在技術浪潮中毫無招架之力。
在造車這場長跑中,現金流管理比短期銷量更重要,蔚來通過多元化收入來源和精細運營維持著現金流周轉,而哪吒則因供應鏈崩盤和現金流枯竭走向破產,兩家企業的運營韌性差異令人深思。
參考資料
極目新聞 - 2025-07-06:累計虧損超千億元,蔚來李斌最新回應:錢都虧在明處,財報非常干凈
金融界 - 2025-06-27:哪吒汽車正式破產:三年虧183億每車虧8萬,銷量跌至1月銷110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