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犽犽樂
聲明: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見解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附有文獻來源和截圖,請知悉
全球局勢動蕩,中東戰火尚未熄滅之際,卻又有國家在此敏感時刻主動挑起事端!
該國不僅在紅海區域派遣間諜飛機進行情報搜集,更將目標對準了正在執行任務的中國海軍艦艇。
但我國并非任人欺凌的小國,迅速動用激光武器予以反制,絕不容忍任何挑釁行為。
圖源網絡
面對如此狀況,中方若不再追究已是克制,對方卻反咬一口,將責任推卸至我國身上。
聲稱中方行動可能對機上人員及設備造成損害后,我國駐外大使隨即被召至當面交涉。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事件發生后,中方又是作何回應?
德國外交部被外國網友質疑!
倒打一耙的德國
當地時間7月8日,德國外交部與國防部相繼發聲,指責我方軍艦對德國飛行器實施惡意照射。
盡管使用的是激光手段,但德方仍堅稱此舉可能危及機組成員安全及設備完好。
因此,德國方面要求中方必須對此作出合理解釋,并承擔相應責任。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
面對來自德國方面的連番指控,暫且不論中方如何回應,難道德方不覺得自身說法站不住腳嗎?
要知道這架德國飛機所處的位置是紅海附近海域,而在這片高度敏感區域,所謂“中方軍艦擊落德國飛機”的說法是否太過荒謬?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海軍之所以出現在紅海,是因為正在亞丁灣與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這種維護國際航運安全的行為早已為各國熟知。
紅海
相較之下,德國飛機為何會出現在此地?官方僅以一句參與歐盟“阿斯皮德斯行動”作為回應。
除此之外再無詳細說明,這種閃爍其詞的態度顯然難以掩蓋真實意圖。
試問如果德國飛機未曾靠近中國軍艦,后者又怎會采取激光照射方式進行警告?
圖源網絡
更值得警惕的是,盡管德國媒體強調飛行員為民航背景,卻刻意淡化了該機型的實際用途。
資料顯示,這架編號不明的飛行器實為改裝版“比奇空中國王350”,具備強大偵察功能。
除光學偵測系統外,極可能配備生物特征掃描裝置,可精準捕捉艦船上的人員活動信息。
探測畫面
事實上,利用民用航空器改裝成間諜偵察平臺的做法,在西方國家早已屢見不鮮。
此類偽裝手段既便于隱蔽身份,又能在事發時輕松轉嫁責任。
只要未抓現行,便能反過來控訴采取防御措施的一方,這種套路已成慣性操作。
德國國防部長
被中方“擊落”的他國飛行器
縱觀西方諸國,普遍患有只知指責他人、從不自省己過的頑疾,對于這類行徑我國早已司空見慣。
正因如此,我方才選擇采用激光武器進行威懾,否則這些間諜飛行器面臨的將是更為嚴厲的打擊。
此次德國間諜機遭中方軍艦激光照射后,被迫緊急降落在吉布提某軍事基地。
改裝后的間諜機
除本次事件外,西方國家同類偵察機數量龐大,至少有數百架規模。
由此推測,我國遭遇類似情況的頻率之高可想而知。
2022年2月,澳大利亞曾公開報道我海軍對澳方偵察機實施激光照射事件,當時照片顯示涉及合肥艦與井岡山艦。
激光照射
彼時澳方使用“極具挑釁性”、“激進行為”等措辭對我方進行譴責,卻始終未反思自家飛行器為何會被照射。
早在更早時期,美國一架海上巡邏機也曾遭遇同樣待遇,實施照射的正是舷號161的中國驅逐艦。
令人意外的是,不僅正規軍艦具備此類能力,連我國漁船也被證實擁有激光反擊手段。
圖源網絡
2018年6月,美軍飛行員執行任務期間竟遭遇中國漁船激光照射,此事令美方震驚不已。
難道我國裝備普及程度已達如此水平?這一系列事件背后反映出一個關鍵問題——
空中高速飛行的航空器,究竟在何種情況下才會被地面或艦載激光武器鎖定?
圖源網絡
答案顯而易見,只有當飛行器近距離接近我方艦船或漁船時,才可能遭受激光照射。
這一點在7月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得到明確印證。
針對相關提問,發言人指出德國所述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
圖源網絡
隨后詳細闡述了我海軍在該區域執行的具體任務,并呼吁德歐雙方應與中國保持坦誠溝通。
唯有秉持客觀公正態度,才能有效避免誤判風險。
中方此次表態充分證明,德國間諜機絕非無辜受害者,望有關方面謹記此事本質。
激光武器
結語
西方國家應當清醒認識到,中國一貫堅持和平外交政策,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欺凌。
除了導彈之外,我國完全有能力運用其他方式對挑釁行為作出堅決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