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讓幾代人開懷大笑,是備受尊敬的相聲泰斗,他的離世讓無數人都感到扼腕,原以為德高望重的他在家里也會備受尊敬,但誰能想到即使一把年紀也依舊被四個兒子吸血。
在家里楊少華就是一個搖錢樹,即便是三十五度的高溫,九十四歲的楊少華也依舊被四個兒子推出去掙錢,這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個畫面。
上世紀的京津地區,窮人家的孩子想活下去,就得早早地自己找食吃,十二歲,楊少華就進了茶館當伙計,端茶倒水看人臉色,可也正是在這人聲鼎沸的茶館里,他聽見了相聲。
那些臺上的角兒,憑一張嘴就能把人逗得前仰后合,他一邊跑堂,一邊把段子偷偷記在心里,學著人家的腔調和身段。
后來他總算拜了師,進了相聲名家郭榮啟的門下,可窮得連個像樣的拜師儀式都辦不起,在講究門戶規矩的圈子里,他就像個“黑戶”,沒少遭人白眼。
這點委屈跟吃不飽飯比起來不值一提,他憋著一股勁,非要在這行當里說出個樣來,他給馬三立、侯寶林這些大師當過捧哏,這一當就是幾十年。
捧哏是綠葉是配角,但他這片綠葉,愣是憑著一股子不爭不搶、蔫中帶哏的勁兒,讓觀眾記住了。
命運對楊少華似乎有些刻薄,總讓他慢半拍,當同輩的藝術家早已功成名就時,他還在各個小園子里不溫不火地熬著,直到五十八歲,他才遇到了自己的黃金搭檔趙偉洲。
一個逗哏的火爆跳脫,一個捧哏的慢條斯理,兩人往臺上一站,就是一出好戲,《枯木逢春》、《危言聳聽》,這些作品讓他“蔫哏”的風格愈發鮮明,也讓他真正有了自己的姓名。
此后,他的人生仿佛按下了快進鍵,先是登上了央視春晚,一夜之間,全國人民都認識了這個說話慢悠悠、表情總帶著點無辜和委屈的小老頭。
他的笑聲,終于從天津的茶館,傳遍了整個中國。
接著一部《楊光的快樂生活》,讓他和兒子楊議成了家喻戶曉的父子檔,他不再僅僅是相聲演員楊少華,更是那個有點糊涂又有點可愛的“楊老爺子”。
從茶館伙計到春晚明星,這條路他走了大半個世紀,原以為老了就能歇歇,但是沒想到,楊老先生的那幾個好兒子,卻將楊老先生看成是搖錢樹。
在楊少華的心里,兒子就是天,年輕時,他玩命地演出掙錢,唯一的念想,就是讓孩子們能在城里扎下根,他咬著牙,給每個兒子都置辦了房產。
他覺得自己這輩子值了,他像一頭老牛,耕完了自己那輩子的地,還想替牛犢子們把未來的地也一并犁好,他以為自己鋪就的是一條康莊大道,孩子們可以走得輕松些。
他沒想到,這條路,最后竟要用他的血肉來鋪,當短視頻的風口吹來,流量成了新的金礦,他的兒子們,敏銳地嗅到了商機,而這商機的核心,就是他們的老父親楊少華。
這個名字,這塊金字招牌,成了最好用的“商品”,年輕時他透支身體為兒子們換來房子,年老了他被兒子們拖著,去透支自己最后的名聲和生命。
鏡頭前九十四歲的楊少華瘦得只剩一把骨頭,虛弱地陷在椅子里,眼神空洞,三兒子楊倫,一邊說著“照顧老爺子”,一邊把一根油膩的淀粉腸往他嘴里塞。
老人機械地咀嚼著,連吞咽都顯得費力,楊倫則對著手機屏幕,熟練地念著廣告詞,據說這樣的帶貨視頻,老爺子一天最多要拍八條,而近一個月更是有25場帶貨直播。
小兒子楊議更是青出于藍,老爺子隨手寫的幾個字,裱起來就敢標價十萬,一把簽了名的扇子,賣五百塊。
就在老爺子去世前幾天,他的好兒子們還帶著他參加商鋪的開業典禮,更可氣的是,當時他的兒子楊倫因為忙于開業活動,而忽略了還在輪椅上的老父親。
因此楊少華老先生坐著輪椅在烈日下暴曬,那場面看起來非常的凄涼,就在活動結束不久后,老爺子也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楊少華去世的消息傳出后,網絡輿論炸開了鍋,人們的憤怒,像潮水一樣涌向他的兒子們,“吸血鬼”、“啃老族”、“榨干最后一滴血”,這些詞充滿了評論區。
看了楊少華老先生的故事,有不少網友都感到非常地心疼,原來人性在金錢的利益關系上一文不值,只要還有一點點價值,不管年齡多大都會被利用。
誰能想到鏡頭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在家里竟然會被這樣對待,或許這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真實寫照吧。
“養兒防老”,這句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本是中國人家庭觀念里最溫暖的底色,它意味著付出與回報,意味著血脈相連的責任與依靠。
可楊少華的故事,卻把這四個字撕得粉碎,露出底下血淋淋的現實,它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所有還對這句老話抱有溫情脈脈幻想的人的臉上。
現在楊老先生走了,帶走了笑聲,留下的是那把空輪椅,和一聲長長的嘆息,愿楊少華老先生一路走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