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裝劇層出不窮的影視市場中,能以緊湊劇情和電影級質感突圍的作品寥寥無幾,而《長安十二時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的劇集,自開播便憑借對盛唐長安的極致還原和扣人心弦的懸疑敘事,成為現象級爆款,至今仍是觀眾心中古裝懸疑劇的標桿。
故事聚焦于唐天寶三載的上元節,一場足以顛覆長安的陰謀正在悄然醞釀。
死囚張小敬(雷佳音飾)因熟悉長安市井,被靖安司司丞李必(易烊千璽飾)臨時啟用,兩人需在十二時辰內破解恐怖襲擊謎案,拯救這座百萬人口的繁華都城。
從望樓傳遞的加密信息,到地下城池的黑市交易,從官宦府邸的權力傾軋,到市井街坊的煙火氣息。
劇集以 “時辰” 為刻度,將一場驚心動魄的反恐行動濃縮在一天之內,每一刻都暗藏危機,每一步都牽動人心。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是全劇最具魅力的角色。
這位曾是不良帥的 “五尊閻羅”,臉上刻滿刀疤,眼神里藏著故事——為守護第八團兄弟的遺孤,他甘愿背負死罪;為拯救無辜百姓,他敢與整個官僚體系為敵。
在追查狼衛蹤跡時,他單槍匹馬闖入地下城,面對刀光劍影面不改色,卻會在看到流浪孩童時悄悄遞上半塊胡餅。
這種 “以暴制暴” 外殼下的柔軟,讓角色立體得仿佛能從屏幕中走出。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雖年少卻心懷天下,手持拂塵時的堅定,面對困境時的掙扎,將少年老成的風骨與未脫的青澀完美融合,尤其是與張小敬從相互猜忌到并肩作戰的對手戲,張力十足。
劇集對盛唐長安的還原堪稱教科書級。
導演曹盾帶著團隊耗時七個月搭建了10萬平米的長安城景,從朱雀大街的寬闊規整到西市胡商的琳瑯商品,從上元節的燈火璀璨到望樓的精巧機關,每一處細節都經得起推敲。
張小敬穿行的平康坊里,胡姬旋舞的酒樓飄著葡萄美酒的醇香;李必辦公的靖安司中,沙盤上的長安城模型精確到每條街道的走向。
服化道更是考究,張小敬的缺胯袍便于行動,李必的道袍繡著精致云紋,甚至士兵的甲胄都嚴格參照唐代明光鎧形制,連腰間蹀躞帶上的佩飾都與出土文物一致。
這種對歷史的敬畏,讓觀眾在追劇時仿佛真的置身于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的盛唐。
作為一部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敘事技巧堪稱精妙。
它采用多線并行的結構,將狼衛的恐怖計劃、官場的權力斗爭、張小敬的個人執念編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網。
每集開篇的 “時辰報時” 如同倒計時的警鐘,望樓傳遞的 “長安輿圖” 標記著危機的擴散,而看似無關的細節:一塊波斯金幣、一句暗語、一個眼神,都可能是破解謎案的關鍵。
當觀眾以為接近真相時,劇集又會拋出新的反轉:看似正義的官員實則與敵勾結,看似邪惡的狼衛背后另有主使,這種 “善惡難辨” 的設定,讓懸疑不僅停留在案件本身,更延伸到對人性的探討。
《長安十二時辰》的價值遠不止于 “好看”。
它借一場虛構的危機,剖開了盛世之下的暗流:權臣的野心如何吞噬良知,底層的苦難如何被權力漠視,而平凡人在時代洪流中堅守的道義,又如何成為刺破黑暗的微光。
當張小敬喊出 “長安是我的家” 時,這句樸素的話里藏著的,是每個普通人對家園的守護,對正義的向往。
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讓劇集跳出了普通懸疑劇的框架,成為一部寫給盛唐的挽歌,也是一曲獻給守護者的贊歌。
在快節奏追劇成常態的今天,它用耐心打磨的細節告訴觀眾:好的作品,值得被細細品味。
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里是狠起來連自己都敢鋤的影視小鋤頭,圓小鋤帶你追熱劇,點贊加關注,追劇不迷路,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