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揚子晚報
7月9日,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里,51歲的患者陳先生成功接受了靶向藥物托夫生注射液鞘內注射治療,成為江蘇省首位接受該新藥治療的患者,此舉也標志著對“漸凍癥”的治療在江蘇迎來了新突破。
51歲的陳先生,2024年初出現右下肢無力,漸加重,2024年底診斷肌萎縮側索硬化癥(SOD1基因突變),最初服用藥物1月后,癥狀仍進行性加重,目前獨立行走困難。
記者了解到,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俗稱“漸凍癥”,導致大腦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進行性死亡,患者全身肌肉逐漸無力萎縮,最終多因吞咽或呼吸衰竭死亡,確診后生存期通常為3至5年。“漸凍癥”是世界五大絕癥之一,前京東高管蔡磊罹患此病后,曾身體力行向公眾科普、宣傳該疾病,引發了更多人對“漸凍癥”的關注。
從目前看來,對因治療是漸凍癥治療的突破性方案,陳先生和家人一直迫切希望新的藥物或治療手段問世。而在今年,漸凍癥患者期盼已久的靶向藥物托夫生終于在中國上市。
記者了解到,在中國的ALS人群中,SOD1是最常見的致病基因。SOD1-ALS成人患者的疾病修正治療藥物,能夠突破傳統“對癥治療”的局限,首次實現“對因干預”。其核心機制在于通過抑制SOD1蛋白合成,減少毒性蛋白蓄積,從源頭減輕運動神經元的損傷,延緩疾病進展。這一國際創新療法的臨床應用,也標志著我國漸凍癥診療正式邁入“對因治療”的新時代。
在這起江蘇首針的治療中,針對陳先生的病情,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神經肌肉病團隊,與醫院相關部門暢通審批及購藥通道,迅速完善治療前患者基線資料收集。7月9日上午,專家團隊為陳先生成功實施了托夫生鞘內注射,他也成為江蘇省首位接受這種“漸凍癥”新藥治療的患者。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肌肉病團隊負責人時宏娟介紹,目前,他們團隊參與國內3項ALS藥物臨床試驗,諸多漸凍癥患者因對癥治療效果甚微充滿沮喪與絕望,伴隨對因藥物在該院的成功應用,團隊希望盡快在淮海經濟區漸凍癥人群中篩查相關基因,讓SOD1-ALS患者盡早獲益。
據悉,ALS分為散發性和家族性,均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是由基因突變引起,因此,接受基因檢測對于ALS患者至關重要。此外,為減輕患者負擔,提升藥物可及性,符合條件的患者還可接受“解凍曙光-SOD1 肌萎縮側索硬化”項目援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記者 馬志亞
校對 嚴靜
轉自:紫牛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