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器格物,匠心雅集」
審美具有時代性,由精英階層所引導的審美,則為一朝之氣象。宋代以降,文風盛行,上至達官士夫,下至文人階層,整個社會風氣都透露出一股精致之氣,甚至出現摹古之風潮。而晚明由文人所締造的生活方式,則將精致之氣演化成君子的精神旨歸。
今世之人,格物置景,不管宮廷之器,還是文房之物,甚至佛像供器,皆可雅望舊時風華。以物質生活的古雅,成就精神世界的精致,當為君子之追求。
先人造物,便于物中凝固一個時代的器用之美。《北齊書》有載:『世以古物,歷代寶之』。先人對古物之用,處以珍寶之心,這是對精致之氣的歸崇。時代不可逆,精神可流傳。
與美的距離,可以由格物置景的方式喚醒。『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把審美當作一種素養之人,則似『心有猛虎』,這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敬仰;心懷審美意識之人,則如『細嗅薔薇』,這是對古典精致的欣慕與向往。心中有對精致的追求,則不會讓世間塵芥妨礙整個生命的和諧。
『心有猛虎』,是一種肅穆的精致。沉香獻瑞,集天地之靈氣;紫檀成塔,供五蘊之空明;黃楊嵌珍,收人間之萬象。壽山溫潤,白玉無暇,以自然之姿,入君子之室;熏爐鼎彝,瑞獸閑消,以萬物之態,呈供奉之意。
物之美,不僅在于造物之工巧,更在于每一件器物上,都含蓄著歲月的洗禮,凝聚著使生命具有儀式感的力量。先人有謂:『如將不盡,與古為新』,傳統永遠不是復古,我們可與古為徒,于傳承中出造物之精氣。
『細嗅薔薇』,是一種崇文的精致。杯盎幾案,可棲游以逸身心;文房真賞,可治學以安性靈。瓶中插花,盆中養石,于世人而論雖為尋常之物,但于君子而言卻乃寄情之器。先人有謂『士大夫之博雅好古者,遂往無虛日』。
博雅細賞,心懷充盈。硯屏成畫,幾案隨形。以香器清供,則入禪境;以硯臺清心,則近文氣;以隨形之物清賞,則釋塵慮。古物難得,兼資博覽,文房連接著文士對內外世界的觀察與獨處,于容膝之所中,自生一番精致之氣。
無論是宮廷之器,還是雅玩之物,都可以在空間中,以格物置景的方式,還原其最具韻味的一面。蒞臨布展現場之人,可根據心中所想,自己掌握空間與人的關系,置景呈現出器物最符合空間的氣息,我們于空間的置景之中,便可將器物之美融入現實生活。
有人說『中國文化正在粗鄙化』,放眼當下,低級審美與趣味充斥著現實與網絡,中國人的鑒古雅藏之中也不例外,急待正本清源。
留心器物本末,格物置景,聚之見道,以美為趣味,為重拾精致之氣略盡綿薄,畢竟這曾是華夏的模樣。
說明|本文為詩意生活美學編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謝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