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擰開水閥,清凌凌的井水直接灌進玉米地。今年雖然天氣干旱,但玉米能夠及時喝足水。”日前,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種糧大戶王剛(化名)蹲在剛維修好的機井旁,看著汩汩水流漫過田壟高興不已。這背后,是一場歷時半年、橫跨8個鄉鎮的“灌溉機井復活行動”,也是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之力守護糧食安全的生動實踐。
2024年8月,宛城區檢察院在開展轄區糧食安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時發現,轄區有4個鄉鎮的20余眼灌溉機井存在水泵故障、水管破裂、電路損壞等不同程度的損壞問題,部分機井甚至壞了4年都沒得到維修。農忙時節,這些故障機井難以滿足灌溉需求,導致部分農田延誤播種,嚴重損害了農民權益,群眾反映強烈。經過半個月的實地走訪,檢察官發現另外10余眼灌溉機井也是“帶病上崗”:有的機井不出水,有的機井水量極小。
“必須讓‘沉睡’的機井動起來,更要讓制度‘醒’過來。”2024年9月,該院向相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要求其依法履行監管職責,督促鄉鎮政府對故障灌溉機井進行排查維修,并建立健全常態化管護機制。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部門指導鄉鎮街道召開座談會,明確職責分工,成立灌溉機井排查整改工作專班,對全區9000余眼灌溉機井進行排查,發現故障機井181眼,并對其進行維修和更換。截至今年3月,181眼“生病”機井全部“康復上崗”。
為防止問題反彈,宛城區檢察院持續跟進監督,推動相關部門修改制定《高標準農田項目建后管護方案》,建立健全高標準農田管護長效機制,完善“一長兩員(井長、管護員、維修員)”管護制度,并對責任人員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如今,田間地頭不僅有了“健康”機井,還有了一支“守護隊”,為農業生產筑牢堅實保障。(王永強 張婷)
來源:2025年7月10日《檢察日報》第八版
征集:如您在開辦企業、企業注銷、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不動產登記、用電報裝、用氣報裝、用水報裝、繳納稅費、惠企政策、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人才服務、監管執法服務、政府采購、招標投票等營商過程中遇到煩心事、堵心事,請留言。
昨日閱讀榜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微友參考!分享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著作權人發現本公眾號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本公眾號將及時刪文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