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蕾玲編輯部的第1147篇原創文章
80后90后玩家對于主機游戲的印象通常都是與世界玩家脫節的,譬如小時候的小編依稀記得,我們那里的GBA游戲機是跟NDS游戲機同時代流行的,很多流行游戲卡帶根本買不到盜版漢化版,甚至連《機戰》《口袋妖怪》這類劇情向游戲都要啃日版。
在當時的一眾游戲中,有一款游戲卻是獨樹一幟,讓大家突破語言限制沉迷其中,那便是由BANPRESTO制作的橫版闖關龍珠主題游戲《龍珠大冒險》。
《龍珠大冒險》于2004年11月8日發售,傳入國內已經是2005年以后的事了,理論上這時的GBA游戲機已然進入生命末期,隔壁的NDS游戲已經方興未艾,然而這款游戲卻在眾多80后90后玩家的記憶中留有一席特別之地,是很多國人玩家GBA游戲記憶中必備的一環。
究其原因,除了GBA《龍珠大冒險》橫版闖關老少皆宜的玩法之外,小編覺得還有《七龍珠》動畫當年在國內風靡的因素,當時一眾90后幾乎都有放學回家搬著小板凳守在電視機旁看《七龍珠》小悟空的經歷。
雖然彼時《龍珠Z》和《龍珠GT》早已完結,然而礙于各個省市動畫播放不同的普及度,尤其是一些北方城市,并不能通過電視機直接觀看《龍珠Z》篇的內容,這就導致第一部《七龍珠》的故事反而更加深入人心,而當時流行的GBA《龍珠大冒險》正是截取小悟空冒險、天下第一武道會、與比克大魔王激戰的這一段劇情,使得很多玩家對這款游戲有著天然的親切感。
雖然GBA游戲機上不乏優秀的《龍珠》改編游戲,比如《舞空斗劇》《布歐之怒》等,這些游戲的流傳度卻都不如《龍珠大冒險》高,除了前面提到的劇情方面的情懷因素,整個GBA《龍珠大冒險》的游戲質量也非常之高,足以代表GBA末期游戲的至高水準。
BANPRESTO雖然是以戰旗游戲見長的廠商,但設計起動作游戲來也不含糊。在闖關模式中,GBA《龍珠大冒險》普通連擊與如意棒揮擊打擊感十足,配合跳躍、沖刺與重力感的運用,每次揮拳、出招都如行云流水。
GBA《龍珠大冒險》完整復刻了原作中的各種經典招式,例如孫悟空龜派氣功與如意棒旋風斬兩種特殊技各有取舍,前者威力隨集氣程度提升,后者釋放迅捷、消耗氣力,用得恰到好處就能化險為夷。
其他角色特技例如狼牙風風拳、洞洞波、舞空術,甚至連小悟空抱著如意棒沖天的細節,都能在原作漫里找到對應,讓人仿佛親臨龍珠世界。
GBA《龍珠大冒險》巧妙地集合了多種不同玩法,除了前面提到的橫版過關模式之外,每當進入BOSS戰或者選擇對戰模式,都可以開啟純正的1vs.1格斗體驗。
在格斗模式中,每個角色的出拳、連招都經過精心設計,還增加了加入氣力槽、飛行道具大招、破招與空中連段等設定,研究起來非常有趣。
除此之外,在冒險模式的特定關卡還能解鎖踩筋斗云的STG模式,類似于一款迷你打飛機游戲,《龍珠大冒險》真是把能開發的游戲模式都做全了!
GBA《龍珠大冒險》當年之所以能風靡一時,還得益于這游戲豐富的收集系統。整個游戲的闖關模式類似于《星之卡比》和《馬里奧世界》等,設置了大量可重復探索內容,部分關卡還藏了豐富的隱藏道具,有些道具一個周目還拿不全,還需要在二周目解鎖舞空術克林才能收集,這些要素都讓當年的小伙伴樂此不疲的體驗這款游戲。
除了隱藏道具,游戲中還能通過各種迷你游戲等解鎖眾多隱藏角色,甚至還可以解鎖各種BOSS角色,讓游戲體驗別有一番風味。
雖然《龍珠》漫改游戲千千萬,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玩家懷念著這款GBA《龍珠大冒險》,它向玩家證明:一款游戲即便沒有華麗的畫面與特效,依然能征服眾多玩家的心。
《龍珠大冒險》也曾在后續平臺重制,例如wii就推出過《龍珠:天下第一大冒險》,然而很多玩家卻總覺得3D化后反而沒有當年那股熟悉的味道了。
不知在眾多《龍珠》漫改游戲中,你覺得哪一款在你的游戲記憶中最為特別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告訴大家哦!
作者:小雷、諾亞主機
編輯:小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