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國人開車時想開個空調,低頭一看中控臺,滿眼都是看不懂的圖標。圓圈里帶個A,方框里有個風扇,三角形里加個箭頭……這些符號到底代表什么,不少車主都有過類似的困惑。
很多人提車一個月了,還沒搞懂中控臺上那些按鍵是干啥的。我一哥們買了一輛進口車,本以為操作不難,結果被密密麻麻的符號難住了。
有一次他想打開座椅加熱,按了半天才發現按的是方向盤加熱。
這些圖標設計得太抽象了,連個中文提示都沒有,用起來特別不順手。
其實像這樣的車主不在少數。許多車輛的功能按鍵采用國際通用符號,但不同品牌、不同車型的符號并不統一,甚至同一品牌的不同車型,按鍵圖標也可能完全不同。
例如,有的車用A表示自動啟停功能,有的車卻用A代表空調自動模式。
再比如,車窗除霧功能,有的車用扇形加箭頭,有的車用矩形加三條波浪線,還有的車干脆用英文縮寫DEF。
這些符號就像密碼一樣,不查說明書根本看不懂。車是國產新能源車,但中控按鍵依然全是符號,沒有中文標注。既然是國產車,為啥不直接寫上空調、除霧?非要讓人猜謎語。
更讓車主頭疼的是,一些功能按鍵的布局也不合理。例如,音量調節和溫度控制按鍵經常放在一起,圖標又很相似,開車時稍不注意就會按錯。
還是那哥們,上次借我車,就曾因為誤觸按鍵差點在高速上分心。當時想調低空調溫度,結果按到了音量鍵,音樂突然炸響,嚇他一跳。
除了中控臺,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按鍵同樣存在標識不清的問題。有些車型的方向盤按鍵采用觸摸式設計,圖標極小,行車時根本看不清。
尤其是晚上開車,方向盤上的符號幾乎看不見,只能憑記憶摸索,太不安全了。
對于車輛功能按鍵的設計,我呼吁增加中文標注。符號可以保留,但至少在旁邊加個中文小字,讓人一眼就能看懂。
像比亞迪這樣的國產自主品牌,按鍵有中文提示,用起來就非常方便。但幾乎所有合資車或其他國產車,就是一大堆符號體系,難道用中文就掉價嗎?
小可覺得,車輛功能按鍵的設計本應以用戶友好為核心,但部分車企過于追求國際化或簡約風,忽略了實際使用體驗。符號確實能節省空間,但前提是用戶能快速理解。如果連基本功能都要查說明書,那就是設計上的失敗。
好在一些車企已經開始優化按鍵設計。例如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型在中控屏上直接顯示中文菜單,物理按鍵也增加了中文標注。此外,語音控制功能的普及,也讓部分車主擺脫了對實體按鍵的依賴。
汽車是給人用的,不是給設計師炫技的。我建議,車企在設計功能按鍵時,應更多考慮用戶的直觀感受,在符號之外增加文字說明,尤其是中文提示。安全性和便利性永遠是第一位的,別讓車主在開車時還要猜按鍵功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