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生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氣管插管,而“打氣囊”就是氣管插管后必不可少的細節,但是氣管導管套囊壓力的大小常常被忽略。合適的套囊壓力至關重要,氣管導管套囊過度充氣可能造成纖毛脫落、出血、氣管破裂、氣管壞死、氣管食管瘺、氣管狹窄和復發性喉上神經麻痹等,而充氣不足又會增加反流誤吸以及麻醉氣體泄漏和污染環境的風險。
那么氣囊打多少,是全憑手感,還是只看充氣注射器的刻度呢?
總體來說,氣管導管套囊給氣管壁施加的壓力應大于套囊上的液體產生的靜水壓和通氣過程中產生的壓力總和(避免套囊上液體進入肺內)。在手術中套囊依據氣管導管的大小,給套囊注射2~4 ml的氣體可產生20~30cm H2O不等的壓力。
既往研究及相關指南建議將套囊壓力值維持在20~30 cmH2O (1 cmH2O=0.098 kPa)。當套囊壓力超過34 cmH2O時,氣管黏膜血流量開始減少;超過50 cmH2O時,氣管黏膜血流完全阻斷。
在減少套囊過度充氣現象的同時,還要保證氣管導管套囊壓力不低于20 cmH2O,否則易引起分泌物的微量吸入,增加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
相對于套囊低壓,套囊壓力過高造成機體損傷在臨床上更為多見,有哪些原因會造成氣管導管套囊壓力過高呢?
氣管插管后氣管導管套囊壓力大小影響因素
會受到氣管導管套囊形狀、手術體位、手術方式、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
1、氣管導管套囊的形狀
常見的氣管導管套囊形狀有球形、圓柱形和錐形。球型套囊與氣管壁的接觸面積較小,氣管黏膜單位面積中承受的壓力較大;而圓柱形套囊與氣管壁接觸面積較大,氣管黏膜單位面積承受的壓力較小,氣管損傷發生概率較低,且密閉性良好,臨床較為常用;錐形氣管導管套囊的空氣密封性較好,但在使用過程中,其套囊壓力容易出現過高的情況,并且壓力的變化系數明顯高于圓柱形套囊。因此,在使用錐形套囊時,需要實時監測壓力變化,及時進行調整。
2、手術體位
患者手術體位的變化可直接影響氣管導管套囊壓力。機械通氣時,患者頭部在前屈、過伸、左側屈、右側屈、左旋或右旋位置時,其套囊壓力較起始位置明顯增高。此外,患者體位對套囊壓力同樣會產生影響?;颊甙肱P位30°時,其套囊壓力最低;當患者體位由半臥位30°依次改變為半臥位45°、左側臥位30°、左側臥位45°、右側臥位30°、右側臥位45°或平臥位時,氣管導管套囊壓力均會發生明顯變化,超出20 ~ 30 cmH2O的推薦范圍。
3、手術方式
手術方式的不同也會影響套囊壓力。Wu等研究表明,在腹腔鏡手術中,氣腹和手術部位會導致氣道壓力增加。注氣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腹腔鏡結直腸癌切除術患者的氣管導管套囊壓力分別從(26±3)cmH2O和(27±3)cmH2O增加到(32±6)cmH2O和(33±5)cmH2O,89%的患者套囊壓力過度增高。在進行腹腔鏡手術時,需實時關注氣管導管套囊壓力變化,實時調整。
4、患者因素
套囊壓力與患者性別、年齡或身高之間不存在相關性,患者BMI與套囊高壓相關。患者BMI增加,肺順應性降低,肺活量、功能殘氣量或呼吸末肺容積下降,氣管導管套囊壓力隨氣道峰壓升高而升高,發生套囊高壓的風險也可能相應增加。此外,患者有吸煙史或術前合并哮喘、氣管炎等疾病均可影響氣管導管套囊壓水平。吸煙可導致肺阻力增加,而哮喘、氣管炎等呼吸系統常見病則可導致氣道炎癥、高反應性,甚至是氣道重塑等組織病理學改變,從而增加氣管導管套囊壓力異常升高的風險。
5、其他因素
除以上因素之外,患者轉運過程中的海拔高度改變亦可影響套囊壓力。使用直升機轉運的需氣管插管的急救患者,海拔升高可導致套囊在高空過度膨脹,引起囊內壓升高。
如何測量氣管導管套囊的壓力
1、最小封閉容量法(MOV)
是用空氣給套囊充氣以產生密封作用,直到吸氣時漏氣聲消失。操作方式:機控模式通氣下,將聽診器置于甲狀軟骨旁聽診是否存在漏氣聲,若未聞及漏氣聲即以每次1ml緩慢抽氣,當能聽到漏氣聲時再向套囊內以每次0.5ml緩慢充氣,充至剛好不能聽到漏氣聲為止,若漏氣聲存在即以每次1ml緩慢注氣,當漏氣聲消失再從套囊內以每次0.5ml緩慢抽氣,當漏氣聲再次出現時再向套囊內注入0.5ml氣體達到漏氣聲出現的臨界點,觀察風箱及監護確定無漏氣后,確定此時為最適套囊壓力。
2、最小漏氣法(MLT)
抽去套囊內的少量空氣,允許吸氣時漏氣,這種方式可以減少潛在的氣道損傷,但易發生誤吸。
3、套囊壓力測量法(cPM)
在吸氣相用壓力計測定套囊壓力,此方法簡單且提供了客觀的數據,但壓力讀數可受患者的體位、氣管導管的移動、咳嗽、肺順應性、以及氣道和胸腔內壓力的影響。
同時有研究表明,在采用套囊壓力表間斷測量套囊壓力時,指示套囊與壓力表斷開及連接的過程中會造成套囊內壓力損失。
4、指感法
指感法多憑麻醉醫生的經驗來判斷套囊充氣量,易受主觀感覺的影響。方法是麻醉醫生憑經驗手捏感受外套囊充盈程度(以比鼻尖軟比嘴唇硬為標準)給氣管套囊充氣。有研究表明用手指感應套囊壓力,只有8.9%的患者套囊壓力在20~30 cmH2O,91.1%的患者套囊壓力不在此范圍內,且多高于理想的套囊壓。隨著麻醉醫生工作年限的增加,套囊充氣過程中犯的錯誤并不會減少,反而有過度充氣的趨勢。
5、注射器回彈法
臨床工作中,也有麻醉醫生總結的小技巧,比如氣管套囊打氣之后在套囊尾端連接注射器,如果壓力過大注射器會回彈,直到注射器穩定時可以認為套囊的壓力適中,不過尚缺乏臨床研究證實。
圍術期管理需要注意的細節特別多,氣管套囊有時候會被忽略。套囊壓增高可導致氣管發生不同程度損傷,從而引起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預防套囊高壓并發癥成為氣道管理的重要環節,手術時間長,小朋友或者或者氣管本身有病變的更應特別關注。應加強術中套囊壓的監測,不斷提高患者術后康復質量和滿意度。
來源:洪中麻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