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炯,1983年生于安徽淮北,2006年本科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2017年碩士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創作專業。現定居北京。河北省工筆畫學會理事、北京師范大學啟功書院藝委會委員、李可染畫院畫家、保利拍賣簽約藝術家、人民美術出版社簽約畫家、書畫鑒藏學者及藝術評論人。著文百萬余字,出版有《彼岸江山——李炯文集》《李炯畫集》。作品被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收藏并選為中共中央與各國政黨黨際交往新年賀卡封面。作品被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外交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以及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等單位收藏。論文及作品曾發表在《人民日報》《書畫世界》《中國書畫報》《工會博覽》《中國書畫博覽》《臺聲》《中國文化畫報》《藝術品鑒》《投資與理財》等報紙雜志。
2024年 作品參加中法建交60周年河南衛視走進法國盧浮宮國際交流展暨“藝路生花”當代藝術博覽會(法國巴黎)、“筆墨同源 珍愛和平”中日友好書畫名家走進日本學術邀請展(日本東京)、第三屆“清風河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2024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東營)、時代氣象——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佛山)、“池上碧苔·水墨集”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烏蘭察布、呼和浩特)、高劍父紀念館名家寫生展(廣州),參與“煙雨徽州”當代中國畫名家雅集(黃山)。
2023年 作品參加中國保利當代潛力藝術家展(北京古玩城),“守正創新”劉萬鳴、王德芳師生作品展(東莞、滄州),“池上碧苔”中國畫名家系列邀請展暨人美藝術家簽約儀式(北京人美)。
2022年 作品參加“雅藝在懷——全國書畫印名家邀請展第二回”(北京)、全國書畫名家壬寅清供展(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齊魯行——中國畫名家作品展(山東省文化館)。
2021年 作品數次參加北京保利、嘉德、榮寶齋拍賣并成交。
2020年 作品參加“大美灣區·踏浪前行”——2020藝術邀請展(深圳福田美術館)、“逐浪——2020成都青年藝術嘉年華”(成都會展中心)、“一帶一路 一人一品·當代書畫名家意大利(羅馬)迎新春邀請展(意大利羅馬)、“三主糧·健康杯”書畫藝術作品展(呼和浩特)。
2019年 作品參加“仰光紫氣”中央美術學院“宣和畫舫”班紫砂壺拓片題跋展(北京保利)、保利·春芽行動跨年精品展(深圳)、“育·繪——2019中國藝術邀請展”(佛山)、“文心——劉萬鳴師生作品展”(濰坊)、“創新生活,藝術海南”大型藝術展(海口)、保利拍賣文展會(義烏)。
2018年 作品參加“翰墨飄香——國粹藝術中的兩岸融合”書畫精品展(北京)、第二屆中國泰山藝術品博覽會(泰安),參與旅游衛視《第一收藏》“造心中之境——藝術家李炯”的拍攝,后被播放。
2017年 作品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畢業展,并獲優秀作品獎,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北京)。
2016年 作品參加京津冀中國著名畫家作品展(滄州)、“畫道文心——劉萬鳴師生展”(淄博)、“薪脈傳承”第六屆中國畫節八人展(濰坊)。
李炯,當代花鳥畫的拓新者
郭坤
在繁華喧囂的塵世中,有一位畫家宛如隱匿于山林深處的雅士,以畫筆為羽翼,穿梭于自然與心靈的邊際,他就是極能欣賞大自然的當代畫家李炯。
真正的藝術,起始于藝術家對自然的深度感知。畫家的使命絕非機械地臨摹再現自然的表象,而是要表現其骨氣風神。當李炯佇立畫案前準備揮毫之際,眼眸中仿佛映現著落花繽紛的凄美之景。那是季節更替的詩意宣告,每一片花瓣的旋舞,都承載著歲月的呢喃與生命的哲思。與此同時,他的耳畔仿若被天外妙音縈繞,或許是晨曦穿透薄霧,灑在林梢時鳥兒歡快的晨曲;或許是微風輕拂花海,花朵們相互摩挲發出的簌簌細語;又或是山澗清泉跳躍著奔赴遠方的叮咚樂章。這些大自然饋贈的音符,交織成一曲空靈的交響樂,源源不斷地為他的創作注入靈感。一旦李炯沉浸于創作,便仿佛踏入了一個專屬于他的夢幻之境。就好似一位虔誠的藝術信徒,在自我構建的世界里暢游。他時而化身為勤勉的園丁,親手灌花蒔香,見證每一株花卉從破土萌芽到馥郁綻放的生命歷程,將呵護生命成長的溫情融入筆端的每一次觸碰;時而變身無畏的探險家,向著山林花叢的深處進發,探幽索趣,挖掘那些被世俗目光忽略的絕美之景與靈動瞬間,將其詩意地展現在畫面之上。
李炯的藝術之路,是一條對傳統文化承續和當代文化深思之后的拓展立新之路。他心懷敬畏,深耕宋元傳統繪畫的肥沃土壤,汲取著其中的精髓。面對宋人的工筆細膩,他仿若穿越時空,與古代畫師促膝而談,細致揣摩每一筆精妙勾勒背后的匠心獨運,領略那個時代對花鳥畫精致入微的極致追求;沉浸于元人筆墨營造的空靈意境,他仿若攜手元代大家,漫步山水之間,揮毫潑墨,感受那份超脫塵世的灑脫與豁達。在汲取傳統之美后,他并未故步自封,而是以開拓者的身姿大步邁向當代,擁抱當代。
作為一名文化傳承者與創新者,李炯巧妙地將傳統文化無縫植入畫中,并賦予傳統文化全新的生命力。在以“鴻禧錫祚”為靈感的主題畫作里,綠葉繁花,珍禽棲枝,祥瑞之氣裊裊升騰,訴說著天賜洪福的祈愿;以“蓮開福瑞”“連升三級”為主題的畫作,則是荷花含苞待放、浴光怒綻,荷梗亭亭玉立,荷葉搖曳生姿,這分明就是周敦頤《愛蓮說》畫面的再現;繪《萬事如意》這幅作品時,他以霜葉紅柿、喜鵲登枝等寄托美好期許;還有諸如展現“節節高升”“時來運轉”之意的作品,蒼勁的太湖石矗立其間,勁竹拔地而起,竹節分明。在李炯的作品中,傳統寓意與藝術美感相得益彰,觀者好似踏入吉祥文化的綺麗幻境中,沉醉不已。
在色彩的運用上,李炯古為今用、中西結合、大膽創新,擷取敦煌壁畫的萬千色調與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色調,并把它們在自己的作品中進行充分的調和,溫暖厚實,仿若將夏日的驕陽與深邃的夜空同時鋪展于宣紙之上,朱紅、藍綠、黃橙、赭黛等色彩相互碰撞沖和,交相輝映,給觀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然而神奇的是,在他與生俱來的色感和精湛技藝的調和下,這些濃烈的色彩卻毫無突兀感,仿若它們天生就該如此和諧共生,共同奏響一曲激昂澎湃而又協調統一的視覺交響樂。比如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紅綠配色,卻在李炯的畫面中凸顯出尤為難得的高級感。舒適的藍綠色調,宛如靜謐的湖水深邃寧靜,給人以沉穩平和之感。李炯巧妙地運用這種色調來描繪各種綠葉,尤其是大片的荷葉,使得畫面非常具有質感和高級感。畫面背景的高雅灰調則如一縷淡淡的月光,柔和優雅,為畫面平添了一份神秘與高貴的氣息,再加上暖暖的朱紅,在看到李炯的花鳥畫將這些組合在一起后,我才發現這樣的配色竟然如此具有富貴之氣。
李炯的構圖更是精妙絕倫、自成一家,他如同一位深諳兵法的謀略家在屬于自己的“戰場”上精心布局。畫面中的留白布局與用色著墨錯落有致、疏密得當、張合有度,蘊含著天地乾坤的深奧哲理。他在描繪近景、中景的土石、樹木時,將元代黃公望、倪瓚以及清初弘仁的山水畫法進行充分轉換并改為己用,以蒼勁的線條勾勒出大小不同、疏密有致的“幾何感”和“塊面感”。在線條的抑揚頓挫、起承轉合間流溢出濃濃的“書卷氣”,這也是他長期踐行“以書入畫”“書法用筆”的結果。當代的大多數畫家都面臨著兩個難題,一是“形式大于內容”,顯得空洞;二是“內容大于形式”,缺乏形式美感。再觀李炯的作品,卻能在“言之有物”的同時彰顯出獨特的形式美感。其作品中每一處留白都絕非簡單的空白,而是為觀者預留廣闊無垠的想象空間,那是一片空靈未知的宇宙,等待著觀者放飛心靈去探索、去填充;每一筆敷彩落墨,都恰到好處地彌補畫面的空缺,強化畫面的表現力,使整個構圖呈現出一種極具張力與吸引力的設計美學,讓人流連于渾然天成的形式美感中。
李炯在立意、構圖、色彩上的獨具匠心,使得他的作品風格面貌具有極高的辨識度,無論置于何處,都能讓人一眼認出并過目難忘。當我們駐足于他的作品前,仿佛能聽見自然的低語、感受到心靈的律動,被那無形的“書卷氣”所陶醉。我時常在想,倘若有一天,我再次走進一間擺滿畫作的展廳,即便不看署名,我也能一眼認出李炯的作品。因為他的畫,就像他的人一樣,內斂而深沉,溫暖而有力,帶著獨有的氣質與魅力。我期待著,未來能看到他更多的佳作,繼續感受他用墨色繪就的心靈華章。
文章寫罷仍覺意興未盡,特意取出李炯的一張小畫,偷一會兒懶,配著窗外的風聲和春色欣賞。先仔仔細細地近觀一遍細節,然后稍退兩步,瞇著眼睛賞其全貌,細節看趣味,全幅得意境,一進一退之間,竟不覺整個人已混進這山石蓮葉之間了。(作者系北師大啟功書院外聯部主任、北京書畫藝術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報社北京記者站執行站長)
李炯作品
一堂和氣
連升三級
鴻禧錫祚
百鳥朝鳳
快意封侯
荷塘夏日
鴻福即至
閑情逸致·天倫之樂·雁棲湖畔·富貴加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