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第二節課的下課鈴剛歇,遵義五十五中的操場便迅速被跑步集結的身影填滿。沒有老師在場維持秩序,司令臺上,七(22)班的值日組長姚湘凝的聲音通過麥克風清晰地傳開。她不是做什么宣講,而是復盤前一天作為“輪值組長”的觀察:班級里哪個點位的衛生沒有做到位,體育課上哪位同學的參與積極性不佳,甚至哪個角落的輕聲細語影響了晚自習的寧靜。有表揚,有批評,條理清晰。接著是詩詞分享、集體跑操……整個過程流暢得如同精密齒輪咬合,而推動這架機器的,全是學生自己。
這一幕,如今是這所位于貴州遵義播州區的縣域學校的日常圖景,而這樣的“自治”是全方位的:它是一種由學生會統籌全局、班干部細化執行和學生社區自治組成的三級聯動機制。
學生會成員一般由七年級學生擔任,每學年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下設紀律監察部、活動策劃部、校園服務部等六大部門,實施“主席負責制+部門協作制”,進行項目化運行。
班干部是執行落地的中堅力量,每班設立常規班委與專項自治小組,實現“常規事務有人管,特色事務專項抓”,同時推行“值日班長全員輪崗制”,每日由一名學生擔任值日組長,記錄《班級自主管理日志》,針對存在問題,由班干部定期組織“頭腦風暴會”提出解決方案,并設計“自律積分存折”,將遵守情況與期末評優掛鉤。
成立由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社區工作者組成的“校園事務聽證會”,對食堂菜品定價、社團活動經費使用等學生關心的議題開展模擬聽證。
“對學生的幫助真的非常大,無論是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還是團隊協作精神、自律意識、集體榮譽感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真正做到了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有人管我們與沒人管我們一個樣?!傲闻d鐵老師多年來一直從事學生的德育工作,他認為五十五中找到了自己德育教育最好的范式。
三年前,海亮教育管理團隊進駐時,就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辦學理念——“讓管理回歸成長本質”。“將管理權、活動權、評價權逐步下放,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會自我規劃、自我約束、自我完善,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成長’的教育環境?!毙iL于慶鋒說。一場以“立德、啟智、健體、浴美、和群”為目標,以“學為中心”為核心的改革,就從這看似“放手”的膽識中起步。
學生自主管理實施以后,學風校風得到了顯著改善;校園變得更加整潔有序,學生遲到率下降60%,課堂違紀現象減少75%;學生主導的社團活動豐富多彩, 社團參與率達到了90%,紅色基因傳承項目“長征精神宣講團”成為區域德育品牌。學校教學質量實現穩步提升,被評為遵義市“壯腰計劃”優質學校和播州區教學管理先進集體。
后壩分校的“涅槃重生”
距離本部幾公里外的后壩分校,五十五中副校長兼后壩分校校長魯茂亮回憶起2022年他初到這所學校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那時的校園空曠得令人心慌。“整個學校只剩九年級一個班,30個學生。再沒人來,學校就沒了?!濒斆恋穆曇舻统料聛怼?/p>
轉折點出現在海亮團隊入駐五十五中后。在播州區政府和教體局的推動下,后壩分校被納入海亮教育管理的版圖,成為了五十五中的一部分。受學校新領導班子委托,魯茂亮臨危受命,接手了這個“燙手山芋”,迅速打出了“海亮班”的牌子,喊出“質量立校”的口號。“我們招了第一批兩個班的學生,”說到這里,他有些動情,“校園里終于又熱鬧起來了?!?/p>
隨后,五十五中的師資、海亮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教學管理,以及學生自主管理機制,開始陸續嫁接到后壩分校,學校的面貌也為之煥然一新。
九(18)班的楊雅馨是首批“海亮班”學生。這個父母工作輾轉多地、曾在湖北浙江讀書的女孩,最終在這里找到了“安靜的力量”?!斑@里很特別,大家都很自律,秩序感很強,”即將中考的她眼神堅定,“我參與了學生管理,感覺每天都在進步?!彼壳暗某煽兎€居班級前列,中考的目標分是700分以上,夢想將來能考上香港大學?!拔蚁肴タ纯锤蟮氖澜?,是這里的學習給了我這份信心。”
過去三年,后壩分校在面臨解散的窘境下脫穎而出,實現了逆風翻盤。2023年級、2024級海亮班重高錄取率達100%,700分以上人數從2022年的0人,到2023年的4人,再到2024年的13人,實現高分段人數爆發式增長,穩居播州區30所同類學校第一,海亮班也因此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優質教育品牌,家長滿意度達98%,吸引了金沙、仁懷等周邊縣市大量生源前來報考。
“如果讓我們敞開招生,我們后壩分校一屆就能夠招到1000名學生!是海亮挽救了這個學校,給了我們農村薄弱校希望。這份情,不能忘?!濒斆琳f這些話時,望向窗外熱鬧的操場,臉上是三年艱辛沉淀下的滿足。
收獲屏幕那端的“光”
八(14)班一位學生的筆記本上,有一句他寫給遠方老師的話:“在云端與清北朋輩導師相遇,是我求學路上最珍貴的禮物……感謝海亮搭起的數智橋梁,讓遠方的光穿透屏幕照亮我們。”
這道“光”,是清華大學在讀研究生趙順芳。每周一節線上課,她通過海亮科服的“優質生源班清北榜樣引領”項目,與遵義的五十多名學生緊緊相連。課堂上,她拆解難題邏輯清晰;課堂下,她耐心回應每一個困惑的留言。
“我們之間像搭了一座橋,”趙順芳在她的教學心得中寫道,“年齡相近,經歷相似,他們更愿意聽我們這些‘過來人’的話。距離感打破了,心扉更容易敞開。”她教授的遠不止解題技巧,生涯規劃、心理韌性、高效學法、學科前沿……她用朋輩的經驗,回應著山區孩子對未來的憧憬與迷茫。
除了趙順芳,還有另外三位清北導師曾專程飛到遵義,與八(14)班的孩子面對面。短暫的相聚,點燃了更深的渴望?!八麄兟斆饔挚炭?,”導師孫一鵬回到杭州后感慨,“缺的或許只是有人堅定地告訴他們:‘你們完全可以走得更遠?!?/p>
班長楊晉鵬感受到了班級的變化:“我們更主動了,要做學習的主人!”而趙順芳,在忙碌的學業與備課間隙,收獲的是“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看著他們一點點突破瓶頸,眼里有光,那種力量感,無可替代。”
教師韓佳們的“新地圖”
學生的蛻變背后,是教師隊伍的悄然生長。歷史老師韓佳參加了2024年夏天在浙江海亮教育園本部的培訓。“觸動很大,”她坦言,“海亮的老師知識面廣,更專注于學術研究,那種敬業和勤奮,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边@次培訓,為她打開了職業規劃的新地圖。
遵義五十五中海亮教育綜合管理服務團隊入駐三年,不遺余力地引入海亮“海納研習”、“三新”課程、校際結對、跟崗學習、心理健康培訓、“明德興教”獎教金等優質產品和資源,助力教師發展,全方位提升學校教師教學教研能力,構筑數智時代基礎教育新樣態,實現海亮教育和五十五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我們派了多批教師到浙江海亮教育園本部進行實地培訓,并跟海亮教育旗下新昌南瑞實驗學校結對,有6名干部到那邊去跟崗學習。我們還引入“海納研習”數字平臺,組織學科教師參加線上培訓,這些都大大促進東西部教育理念的碰撞,也讓我們學校的老師的教學水平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提升?!庇趹c鋒校長表示,通過績效激勵、線上線下混合式培訓等措施,五十五中的教學教研生態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教育教學面貌得到了極大地改觀。
2022年,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人民政府和海亮集團鄉村振興合作項目簽約,這標志著位于東海之濱的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和地處西南邊陲的遵義五十五中正式開啟合作辦學的大門。自此,一段東西部教育資源無縫銜接、教育科技企業和公辦學校協力破解教育公平難題的佳話生動上演。
三年,足以讓一所學校脫胎換骨。播州區教體局派駐五十五中的黨總支書記楊興祥,全程見證了這場蛻變:“海亮帶來的不僅是資源嫁接,更是教育理念的重塑和育人生態的重建?,F在,五十五中已經成為老百姓口中‘家門口的好學?!??!?/p>
當清晨的跑操聲再次響起,值日組長姚湘凝在司令臺上誦讀“學生自治新篇”;后壩分校的楊雅馨在書桌前為700分的目標奮筆疾書;八(14)班的學生在線上與趙順芳探討著未來的可能……這些日常的碎片,匯聚成一股靜水流深的力量。它講述的是關于信任、放手、點燃和連接的故事——當教育的核心回歸到“人”的成長本身,即使身處洼地,也能聽見生命拔節的回響。這場東西協作的實驗,其價值或許就在于:它可以讓一所面臨解散風險的學?!傍P凰涅槃”,讓一群孩子的未來有了更遼闊的坐標,讓越來越多真正的教育者在生動的實踐中觸摸到那束名為“可能性”的光。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