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冷的冬天,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關于醉酒者在戶外醉倒后被凍死的新聞報道,俄羅斯的情況尤為突出,因為俄羅斯的氣候嚴寒,而俄羅斯人又普遍喜歡喝酒。當人們醉酒時,無論是判斷力還是活動能力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在寒冷天氣下,很容易發生意外事件。
在寒風中,我們會本能地增加衣物或是抱緊自己來防止體溫散失,但在許多凍死的案例中,人們竟然赤身裸體。這似乎違反了常理,那么這些人為何在面臨嚴寒時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呢?
關于凍死的案例,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唐納-瑞德大隊事件,發生在1847年的美國內華達山脈。一支從美國東部遷往加州的移民隊伍在暴風雪中被困在山中,食物和溫暖都極度匱乏。一部分身體健壯的成員決定冒險穿越雪山,尋找救援。
但他們的行程并不順利,接連的困難讓他們的行進速度緩慢,暴風雪的強度更是出乎意料,唯一的斧頭也在劈柴時損毀。此時,他們不僅饑寒交迫,而且幾乎被凍僵。他們將幾條毛毯縫合起來,制成一個簡易的庇護所,以維持體溫并遮擋風雪。然而,對于成員之一的帕特里克·多蘭來說,這個庇護所并沒有什么效果。
多蘭在幾天前就已經顯得非常虛弱。在一個無法生火的夜晚,他的目光變得游離,開始胡言亂語,并脫下破爛的衣物,在大雪中沖出了庇護所。由于其他人體力也已消耗殆盡,無法追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離去。
令人驚訝的是,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多蘭竟然幾個小時后又回到了庇護所附近。眾人發現他幾乎全身赤裸,盡管盡力與他溝通試圖讓他恢復冷靜,但都無濟于事。最終,多蘭被拖回庇護所,他的尖叫聲讓大家都震驚不已。那個夜晚,多蘭被凍死。據統計,在1978年至1994年間,僅有69例因體溫過低導致的死亡案例得出了明確的調查結果。其中,死于室外和室內的人數大致相等。
在25%的案例中,尸體呈現出部分或完全赤裸的狀態。調查顯示,在最初階段,受害者會脫掉下半身的衣物,如褲子和鞋,但上半身的衣物如襯衫和夾克仍穿在身上。當這些人處于戶外時,他們脫下的衣物會在身后拖出長長的痕跡。在凍僵之后,他們會繼續脫去剩余的衣物。這種現象被稱作反常脫衣現象。
接下來,這些受凍的人會做出一些奇特的事情。在出現反常脫衣現象的案例中,有14起尸體所在的位置有一個共同點——那是一個狹窄而低矮的空間,似乎他們生前試圖擠入這些地方。
例如,有一名女性在寒冷的夜晚服用過量的抗焦慮藥后凍死,人們發現她將自己的一部分身體擠入了汽車底部。還有的人會出現挖掘地面或冰雪的行為,他們的尸體出現在巖石或樹下。在室內凍死的人,尸體出現在床下或桌子下,這種現象被稱為“終極穴居”現象。
這樣的行為似乎可以用常識來解釋,當人感到寒冷時,會本能地尋找庇護所。但他們往往赤身裸體,這又與此矛盾。無論如何,這種行為模式讓人在感到怪異的同時也心生悲哀,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可能還會好受一些,畢竟凍死是一種非常絕望的死法。
如今的科學家尚未能解釋人類為何在凍死時會出現“終極穴居”現象,因為案例數量稀少,倫理問題使我們無法進行相關實驗。我們只能推測,可能是人類遠古時期留下的某種類似“冬眠”的本能導致了這一現象。
當人體面臨寒冷時,會優先保持內臟器官的溫暖,毛細血管收縮,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但不幸的是,這導致流向四肢的血液減少,使四肢更快地僵硬,流向四肢的血流受限只是交感神經系統的一種反應,其他反應包括心率加快、呼吸頻率加快和血壓升高。
同時,我們的身體會通過快速收縮肌肉來產生額外的熱量,這就是我們在寒冷中發抖的原因,劇烈的顫抖是體溫過低的表現。
隨著血液從身體表面分流,皮膚失去血色,進入凍傷階段。由于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增加,會產生更多的尿液。在體溫過低的早期階段,我們會有強烈的尿意,晚期甚至可能出現失禁。
由于人體皮膚下的脂肪很少,寒冷的感覺會迅速傳遞到肌肉。當肌肉細胞變冷時,我們的四肢會變得僵硬,基本動作難以完成。最終,我們的身體將被完全凍住,無法移動。
當體溫低于某個水平時,大腦中的酶會變得低效。這會導致精神模糊和意識混亂,方向感喪失。手指或腳趾變藍或變黑意味著嚴重凍傷,我們將無法感覺到它們的存在,因為此時四肢已失去知覺。
進入凍傷的最后階段,心臟的泵血能力下降,心率和呼吸頻率急劇減慢,大腦缺氧,導致幻覺。據大多數幸存者說,他們會看到一生中的畫面像走馬燈一樣在眼前閃過。其中大多數是令人愉快的場景,從精神層面上減輕了我們瀕臨死亡的痛苦。
大腦缺氧持續一段時間后,可能會出現健忘癥。此時,即便得到解救和幸存,也可能會忘記許多事情。如果此時是你的親朋好友找到了你,你甚至可能認不出他們。
反常脫衣現象和“終極穴居”現象發生在體溫過低的人失去知覺之前,此時心率和呼吸頻率非常緩慢,幾乎無法檢測,更不可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隨著體溫下降,重要器官開始衰竭,直至完全停止工作,人體隨之死亡。
關于人類凍死前脫衣的原因,我們人類是恒溫動物,人體有自我調節溫度的功能。在寒冷天氣下,身體發抖就是其中的一個表現。當天氣炎熱時,毛孔會排出汗液帶走體內的熱量。在寒冷環境中制造熱量時,盡管我們仍能感受到寒冷,但身體機能仍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若持續暴露在低溫環境中,四肢和耳朵可能會凍傷甚至凍掉,這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通過舍棄部分器官以保證其他部位的正常和完整。
人體凍死的過程被稱為失溫癥,在正常情況下,人體溫度應為37℃左右。失溫癥會在人體溫度低于35℃時出現,癥狀的嚴重程度取決于具體的體溫。
失溫癥的出現有兩個主要原因:人體暴露于極冷環境中,或是人體產生的熱量減少或損失。例如酒精中毒,也可能是由低血糖或厭食癥引起。我們可以根據一個人在特定風險因素下的癥狀或測量核心體溫來診斷失溫癥。
在城市地區,長期暴露于寒冷環境中常導致失溫癥,如無家可歸者在寒冷夜晚,或藥物、酒精中毒后落水。雖然研究顯示無家可歸者有失溫癥死亡風險,但確定實際死亡率較難,因為存在其他死亡因素。隨著人們對野外探險、戶外運動和水上運動的興趣增加,普通人群中失溫癥的發生率可能會更高。
關于人類在失溫后期出現反常脫衣現象的原因,科學家們尚未得出確切結論,但提出了兩種可能的假設。第一個假設是,這是外周血管痙攣的結果。在感到寒冷時,人體四肢的血管會收縮,將血液集中在身體核心,保持重要器官的溫度。由于這種機制,大腦、肺等器官更不易受寒冷影響,人類生存的概率更高。
但當溫度低到身體無法抵抗時,肌肉纖維擴張,血管再次打開。大量血液流向四肢,使受害者感到身體溫度上升。專家認為,這種瞬間變化導致受害者產生錯覺,脫去衣物,最終因熱量流失而死亡。
第二個假設涉及大腦,科學家認為低溫會破壞下丘腦功能,下丘腦是調節體溫的中心。當體溫過低時,下丘腦會向全身發出致命錯誤信號,使人們錯誤地認為自己身體發熱,從而脫掉衣物。
總結
在人們即將被寒冷逼瘋時,會做出一些反常行為。反常脫衣現象可能由毛細血管收縮后重新擴張導致血液倒流,或者是過低的體溫導致認知偏差,錯誤地認為自己處于高溫環境,從而脫掉衣物走進冰雪中。
我們在生活中不僅要學會避免寒冷天氣,還要注意攝入酒精和藥物不過量。同時,我們應多加關注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因為他們可能無法判斷當前的天氣是否會威脅生命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