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江蘇徐州的初師傅開始頻繁咳嗽,起初他以為只是普通感冒,吃了些消炎藥卻不見好轉。一個月后,檢查結果讓全家陷入恐慌——"右肺占位,高度懷疑惡性腫瘤"。在當地醫院接受手術后,病理確診為"右下肺浸潤性腺癌"。醫生告知這是早期癌癥,不需要靶向治療,定期復查即可。
然而命運給了初師傅更殘酷的考驗。術后4個月復查時,CT顯示他的雙肺竟散布著20多處結節!雖然在北京做了第二次手術切除了主要病灶,但同年12月的復查又發現新的多發磨玻璃結節。"就像野草一樣,割了一茬又長一茬。"初師傅回憶道,那時的他幾乎陷入絕望。
2020年12月24日,抱著最后一線希望,初師傅來到鄭州求診袁希福老中醫。讓他沒想到的是,僅僅服用中藥一個月,就明顯感覺"身上有勁兒了,精神頭也好起來了"。更神奇的是,2021年11月的復查顯示,最大的結節維持在7×6mm,病情首次得到控制。
此后五年間,初師傅堅持每年春秋兩季服用中藥調理。多次復查結果都顯示結節保持穩定,他的體重還增加了10斤,完全看不出是個癌癥患者。最令人驚嘆的是,在2024年8月,64歲的初師傅不僅專程到泰安與袁老中醫相聚,還一起登上了海拔1545米的泰山玉皇頂!
"站在泰山之巔時,我特別感慨。"初師傅說,"五年前查出那么多結節的時候,真沒想到還能有今天。"如今他依然堅持每半年復查一次,結節始終保持穩定。
回顧這五年的抗癌歷程,初師傅總結了三點經驗:
早發現早治療,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
中西醫結合很重要,在西醫治療的同時,中醫調理能顯著改善生活質量
保持樂觀心態,他經常參加病友交流會,用自身經歷鼓勵其他患者
袁希福老中醫表示,初師傅的案例很好地證明了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獨特價值——不僅能控制病灶發展,更能幫助患者恢復元氣,提高生存質量。
現在的初師傅每天晨練、接送孫子上下學,生活與常人無異。他總說:"癌癥不是絕癥,關鍵是要找對方法,永不放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