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2024.1 因生氣感到胸部不適,查出:右肺結節;到2月份,再次生氣,出現右胸痛,在當地醫院確診肺癌。隨即開始化療,在4期過后出現貧血。目前進食較差,輸過血后狀態好些了,準備繼續第5次化療,問是否要做?
癌癥治療,化療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但需要警惕的是,對于部分患者來說,本應發揮“救命”作用的化療,若在時機選擇不當的情況下應用,反而可能淪為傷害身體的 “兇器”,導致弊大于利的局面。
袁希福老中醫問患者:“化療后感覺怎么樣?”患者說:“緩不過來,吃不下,沒力氣”。這還是已經吃中藥的狀態,就這還差點扛不住。
化療,是試用,并非必做不可
對此,袁希福老中醫有著深刻的見解:“我們并非反對化療,關鍵在于要判斷繼續進行化療是否合適。”家屬堅持讓患者繼續接受化療,初衷無疑是為了病人好,但判斷治療方式的“好壞”,終究要從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治療不能以打垮身體為代價,患者能否承受住后續治療,其實他們自身往往有著直觀的感受。
對于鱗癌、腺癌一類癌型,化療的敏感度并不高,很多時候患者往往是:“治療期間腫瘤縮小,一停立馬反彈,再做再小,不做又反復”,直到病人扛不住了,也就不做了。結果多是“腫瘤確實能縮小,但生命并沒有延長”。
因此,化療對于非小細胞型癌癥患者,多是“試用”,而非必須。怎么試?化療好比“挨打”,越做副作用越大,前面先做兩、三期看看效果,有效能扛得住就繼續;不行就停。
在關注腫瘤縮小的同時,更要重視身體狀態的維系。中西醫共同認可的理念是:唯有將身體調理至良好狀態,才能從根本上降低腫瘤復發風險。那些潛藏在體內各處、甚至游離于血液中的癌細胞,若能借助身體的康復實現免疫力提升,便能被自身強大的免疫功能有效吞噬清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