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買就拍了板,媒體散得快,鍋也得能撈得起。
6月末的一次公開采訪,巴基斯坦防長Khawaja Asif淡淡一句:“關于殲?35A對我們來說都是媒體造的新聞,沒合同”,瞬間打破了此前關于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口五代機的傳聞。背后到底是誰在操盤?是印度“跳腳”成功?是美國使絆子?還是巴鐵內部“騎墻戰術”?
巴基斯坦部長接受采訪
巴基斯坦部長
一、媒體“拍板”,政治緊張氣氛壓翻交易嗎?
過去幾周,國外媒體熱炒:
外網截圖
- “30–40架殲?35A打包,配KJ?500/紅旗?19,全都快進來”
- 社媒瘋傳,巴基斯坦已開始訓練殲?35飛行員
- 中國似乎50%折扣甩賣,情急之下操作太快
但Asif防長現身否認:“媒體過度炒作,僅為中國軍火銷售助力”,把買賣的主動權一腳踢給中方,釋放“我們沒定下來”的強信號。
二、背后壓力是誰?三大可能鏈路解析
1.印度影響:連串喊話和游說奏效
殲35A模型展覽
印度近期在國際論壇出擊頻繁,對“中國向巴出售五代機”的信息進行外交放大,明確傳遞“若成就,南亞空權徹底失衡”。這種聲勢,使得巴基斯坦高層不得不收回一步:
- 印方擔憂,中國軍系統硬實力介入巴鐵,印度處境壓縮;
- “買就被孤立”的輿論很快形成,首當其沖是巴國內的決策者。
2.美國使“軟制裁”?敏感交易必須降溫
時值巴美特點關系升溫階段,Asim Munir訪問美國、與總統特朗普共進午餐,顯然是巴基斯坦在平衡兩大國棋局。
巴基斯坦軍方
如果硬拿殲?35,恐引來美國對巴援助中斷、經濟制裁風險。此時“否認交易”成了必要的自保手段。
3.經濟壓力:真的買不起還是不敢買?
巴基斯坦財政吃緊、IMF勒緊腰帶 ,再加上媒體對“折扣未付清”“買完還欠錢”的質疑不停 。
此時,公開否認“買”其實是對內部決策協商失敗和經濟壓力的包裝。
三、交易沒走成?背后可能階段性暫停
但這并不意味著交易徹底黃掉:
- 防長的否認僅限“2026年前不能交付”,但并未否認未來談判可能性;
- 多家媒體仍指出:“飛行員培訓已在華進行”、“交付不久”,只是時間表調整”
- 此次“否認”很可能是為了緩沖國內外壓力后,做階段性延期
四、殲?35A賣誰?不止巴基斯坦一個目標
殲35A
關注這次“翻車”的時候,別忘了外交的大盤子:
- 中國早前傳播郵件提到“埃及、沙特也都可能成為后續出口對象”
- 沙特早有意向試飛的殲?35轉向土耳其KAAN
- 中國對五代機出口仍具有系統優勢,只要首單開了口,第二第三家就接連出現。
就是說:巴鐵否認,也許是時間問題,但不能說明是出口完全打烊。
五、中國對這波輿情有何策略價值?
搖擺也好,表態也罷,這波操作給中方帶來:
- “試點客戶”地位沒變,但壓力被卸車
- 降低首批失敗代價,全盤可以回收
- 讓中國五代機“出口不出人命”,一步步打點市場
換句話說,這還是一次典型的試銷包裝課:先租后買,先傳后官宣,保險又靈活。
六、條條大路通電磁網絡:五代機出口機制成熟了嗎?
中國殲35
未來這場交易怎么玩,還有幾點值得關注:
- 現在訓練就緒,發動機維護體系咋建?后勤鏈在哪搭?
- 印度反制會有哪些動作?防長否認后,外交層面還會如何施壓?
- 五代機本身還在測試,中國自身殲?35驗證才剛完成,是否能提供“成品”?
- 國際買家的輪廓是什么?埃及、沙特什么時候上演“試飛秀”?
出口尾聲并非完結,而是世界軍售“多主體斡旋網絡”的新開始。
結語
殲35A
巴鐵否認“買殲?35”是輿論與外交的組合拳,既保護了自身經濟,也降低了印度和美國的偵察壓力。但未來這波交易是否會復活,或者轉為其他國家合作,中國都能繼續以“戰略出口+試驗樣板”模式推進。
這場“媒體定價+聲明跟補丁”的過程,是中國軍事出口新的套路,也為中國戰機走向全球市場埋下伏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