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綺
01
崇綺,全名阿魯特·崇綺,清朝唯一的旗人狀元。
據《清史稿》,崇綺的父親名叫阿魯特·賽尚阿,蒙古正藍旗人,晚清六朝(乾、嘉、道、咸、同、光)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管理戶部,編纂了《蒙文匯書》、《蒙文晰義》兩部辭典。
雖然出身顯赫,崇綺最初卻是通過家里捐了大筆軍餉,才弄來一個叫“筆帖式”的“官”,品級只有八品,低級文書一個,主要職責是抄寫、翻譯滿漢文。
是金子總會發光,所以一年后,他就考中了舉人。
考中舉人那一年,崇綺已升為工部主事,但沒幾年就被革了職——
1851年,咸豐皇帝命其父為欽差大臣,督師廣西剿滅剛萌芽的太平軍,沒想到不但未能剿滅,太平軍還發展到了湖南,咸豐一怒之下將其父革職,定了個斬監候,崇綺受父親牽連,被革去工部主事之職。
關鍵是,他們家還被籍沒了家產,一夜之間,從錦衣玉食到一貧如洗,從門庭若市到鬼都不上門。
既然世態炎涼,那就索性“與世隔絕”,此后,閉門讀書、研習書法,成了他的“唯一”。
然而,這樣的清靜日子,僅僅過了兩年就被打破了。
打破這種清靜的,正是使他父親“陰溝里翻船”的太平軍。
受父親牽連被革職兩年后的1853年,逼近天津的太平天國北伐軍威脅到了京師,但是第二年,就因孤軍深入、彈盡糧絕而敗。
挫敗太平軍的,就包括被重新起用的崇綺,事后,他因抵御太平軍有功,被授予兵部筆帖式,仍干抄寫文件、翻譯滿漢文的老本行。
七年后的咸豐十年,天下又不太平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對付太平軍尚有一套的咸豐,卻在英、法聯軍面前尿了褲子,狼狽逃往熱河。
眾所周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果,是西方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和《璦琿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喪失了150多萬平方公里固有領土。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另一個著名的惡果,就是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后,搶劫、燒毀了“萬園之園”圓明園。
實際上,在長達50天的搶掠燒殺中,除了圓明園,京郊的其他皇家園林,包括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等,均被侵略者燒成灰燼。
不幸中的萬幸,內皇城沒有遭到侵略者破壞,這是因為守護得很好的緣故,而守護內皇城的,就有崇綺。
在守護內皇城過程中,崇綺的角色雖然只是個助手,但在那段時間,他盡力協理內城團防,晝夜巡行,盡心盡責。
好在上司有眼,看到了他的付出,所以侵略者一退走,他就因守城有功,而被提拔為兵部主事,后遷兵部員外郎。
02
崇綺真正名聲遠播,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以至于他的大名,傳到了寧夏將軍都興阿的耳朵里。
都興阿便給朝廷上奏,請朝廷把崇綺調到他那里,讓他參與西北軍務。
兵部覺得,看來崇綺是個人才,既然如此,就不能讓人搶走,得留在兵部,于是上疏堅請留在兵部。
兵部的面子當然要大一些,都興阿沒有搶到,甚為遺憾。
根據《清史稿》的說法,都興阿之所以想挖走崇綺,是因為他“諳熟軍事”。
但都興阿不知道,所謂軍事才能,只不過是崇綺的一個“副業”,他的“主營業務”,才是他真正的本事——
都興阿想挖他那一年,崇綺參加禮部會試,順利考中,隨后參加殿試,一千多字的經史時務策文,眉頭都沒皺一下,一揮而就。
關鍵是,不但速度快,質量還那么好,被8個閱卷大臣一齊看中,第二天,他們送給皇帝親覽的試卷中,就有崇綺的試卷。
只不過,當時他們不知道而已,因為那些試卷,都是密封的。
當時的同治皇帝年僅10歲,閱卷的事情,就由兩宮皇太后代行。
所謂兩宮太后,一個是慈禧,一個是慈安,慈禧把其中最好的一份卷子抽出來——狀元就是他了!
慈禧
慈禧“定”了,慈安自然沒有意見。
御筆點過之后,把密封的卷子拆開,才發現被點為狀元的,竟然是崇綺!
旗人高中狀元,不但當時開了先河,在整個滿清260多年里,滿、蒙人參加漢文考試中了狀元的,也僅有他一人!
03
高中狀元后,另外的“好事”接踵而至。
首先是1872年,同治皇帝長大了,需要皇后了,慈安太后說,崇綺的女兒“相貌端莊,文靜嫻淑”,就選她做正宮皇后吧。
崇綺的女兒,就這樣成了孝哲毅皇后,對于這個皇后,同治也很滿意,婚后很恩愛。
成為皇帝的老丈人,崇綺一家做夢也沒想到。
更讓崇綺沒想到的是,他所受的恩寵才剛剛開始,那以后,內閣學士、戶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位,正在排著隊等著他…
然而,喜劇的開頭,往往也是悲劇的開頭。
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喜歡的,慈禧卻不喜歡,他們對孝哲毅皇后的喜歡,甚至引起了慈禧的極度厭惡,她常常命令同治疏遠他的皇后。
這個女人,也太霸道了,連他的私生活都要管,可人家是太后,同治雖然對慈禧的干預也是極度厭惡,卻毫無辦法。
同治十二年,同治皇帝雖然親政了,但只是名義上的,大權仍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
這對他來說,無疑是雙重打擊,他無法反抗,只能經常微服出宮去找青樓女子解悶,后來得花柳病而死,年僅20歲。
同治死后,按理應該在他下一輩中找個皇族當皇帝,然而那樣一來,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不能繼續垂簾聽政了,而不能垂簾聽政,比要了她的命還要命。
所以,慈禧不惜違反規矩,硬是讓同治的同輩、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恬成為咸豐皇帝的“兒子”,讓其繼承皇位,也就是后來的光緒皇帝。
那一年,光緒年僅三歲,慈禧“順理成章”繼續垂簾聽政。
三歲的光緒
正常情況下,同治一死,他的皇后,也就是崇綺的女兒,就應該是太后,但是現在,她卻仍然是“皇后”,而皇帝卻不是自己的男人,而是另一個男人,這對她來說,簡直是羞辱。
一般人受了羞辱,忍一忍也就過去了,但她是什么身份,他們家是什么身份,豈能受這種羞辱?
再加上同治死后,慈禧更是拿她當眼中釘肉中刺,左看不順眼,右看也不順眼,活著簡直是一種酷刑。
尤其是,當崇綺明白慈禧實際上已經拿他女兒當心腹大患,希望她從地球上消失時,頓時明白女兒“必須死”。
崇綺知道,女兒也已決心去死,所以他需要做的,不是想辦法讓女兒能夠活下去,而是如何讓她死得“痛苦最少”。
在他看來,使女兒痛苦最少的死法,莫過于絕食。
他淚流滿面地跪在女兒房間外面,心如刀絞地問女兒“不吃行不行”,女兒說行。
04
女兒被慈禧逼死后,崇綺心如死灰,上書說他病了,請求退休,朝廷卻不批準。
一晃就到了光緒四年,已是鑲黃旗漢軍副都統的崇綺,以“辦案不力”為由,再次請求辭職,仍然沒有得到批準。
不但辭職辭不掉,從光緒七年到光緒十一年,崇綺還先后調任盛京將軍、戶部尚書、武英殿總裁、吏部尚書等要職。
只是在吏部尚書任上,他得了嚴重的腹瀉癥,拉肚子差點拉死,才被批準回家養病。
然而,1898年,慈禧發動政變,殺害、驅逐維新黨人,把光緒皇帝也關了起來,崇綺被重新起用。
沒想到第二年,八國聯軍就打來了,占領了北京,慈禧帶著光緒等人,狼狽逃往西安,逃走之前,命崇綺和榮祿等人為留京辦事大臣。
慈禧此舉,實際上是把崇綺等人留給了侵略者,侵略者想要他們的性命,隨時都可以拿走。
崇綺卻擔心慈禧被八國聯軍追上,和榮祿等人偽裝成皇駕乘輿,直奔保定,“告訴”八國聯軍:別朝西邊追,追也白追,南邊這一路才是慈禧,朝這邊追吧。
他們到了保定才停下來,派人到北京打聽局勢。
不久,崇綺派去的人回來了,告訴他一個噩耗——
崇綺走后,妻子瓜爾佳氏讓仆人在家里挖了兩個大坑,命仆人把全家埋在坑里,仆人不聽,慌忙逃走,兒子葆初只好點燃窗欞,燒死了全家。
崇綺牙關緊咬,把嘴唇都咬出了血,心想妻子和兒女都能做到以身殉國,我為什么不能?
當天晚上,崇綺自書絕命辭“圣駕西幸,未敢即死,恢復無力,以身殉之”,然后自縊于所住的蓮池書院,終年71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