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8時,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副書記、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走進夏令熱線,接聽上海市民來電并接受采訪。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謀劃之年,也是落實新一輪民心工程三年行動計劃關鍵之年。于福林表示,上海交通行業(yè)將認真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續(xù)聚焦百姓的所盼所需,扎實推進一批重點民生項目落地見效,讓更多市民群眾于細微處感受到城市溫度。
01
定制公交“車應人”
去年以來,上海街頭穿梭的公交車中悄然出現(xiàn)許多以“DZ”打頭的神秘線路,如DZ501線、DZ105線等,這些定制公交的出現(xiàn),使上海公交經歷從“人等車”到“車應人”,從“線路固定”到“動態(tài)定制”的數(shù)字化變革。
為更好地滿足市民高品質出行需求,市交通委組織編寫了《關于鼓勵和支持本市定制公交發(fā)展的指導意見(試行)》,依托本市“隨申行”平臺,打造“上海市定制公交運營服務平臺”,實現(xiàn)定制公交需求捕捉、運力匹配、信息發(fā)布、服務預約、線路評價、投訴處理等功能,該平臺已于5月8日正式上線。市民可以通過平臺查詢本市所有定制公交線路,提交個人定制需求,并反饋意見建議。
于福林介紹,目前該平臺整合了全市16個行政區(qū)超270條定制公交線路,覆蓋通勤、就醫(yī)、文旅、通學等多個場景,日均客流近2萬人次,累計客流近100萬人次。平臺還征集到超1.4萬條市民定制需求,經過分析篩選,已向各公交企業(yè)推送超120條匹配度較高的需求信息。
發(fā)展定制公交的同時,今年年內,北橫中運量公交(凱旋路-軍工路)工程將開工建設。這是繼延安路中運量公交后,市中心城區(qū)第二條中運量公交線路。工程西起中山公園地鐵站,東至周家嘴路軍工路站,全長16.6公里。沿線設中途站20座,首末站2座,串聯(lián)長寧、普陀、靜安、虹口、楊浦五區(qū)核心地段。于福林介紹,該工程還將首次搭建數(shù)字仿真平臺,在網絡空間再造一個對應的孿生中運量公交系統(tǒng),實現(xiàn)公交全要素數(shù)字化、狀態(tài)實時化和可視化。
02
慢行出行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慢行”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連續(xù)完整的慢行網絡、場景連通的慢行空間、精細友好的慢行設施、功能匹配的精品區(qū)域……在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中,綠色出行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生活理念與出行方式。據統(tǒng)計,截至目前全市慢行交通分擔率已超過55%,慢行交通在市民的通勤、休閑、健身、激發(fā)空間活力等方面的重要性不斷凸顯。
于福林表示,為實現(xiàn)“宜出行、優(yōu)品質、高效益”的慢行交通系統(tǒng)總目標,市交通委編制了《關于加快推進本市慢行交通品質提升的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持續(xù)推進慢行交通品質提升工程,便捷舒適的慢行交通體系逐漸形成,慢行出行環(huán)境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
2024年,全市完成慢行交通體驗提升項目120項,整治人行道面積165萬平方米,解決人行道梗阻點位35處,完成浙江中路(牛莊路-漢口路)、海口路(廣東路-浙江中路)等多條道路的恢復非機動車通行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慢行交通網絡,有效地提升了設施服務水平,不斷優(yōu)化慢行出行體驗,社會反響積極。
今年,上海將持續(xù)關注慢行交通提升工作,全年計劃完成慢行體驗提升“民心工程”項目120項;著力優(yōu)化步行環(huán)境,完成150萬平米人行道品質提升面積,解決不小于16處“行不通走不暢”的人行道梗阻問題;持續(xù)改善非機動車通行條件,計劃完成中環(huán)(楊浦區(qū)、普陀區(qū))沿線、申昆路(揚虹路—申貴路)、陸家浜路(局門路—海潮路)等多個路段的非機動車通行恢復。
03
加快停車場(P+R)建設
每年的夏令熱線,都會有市民群眾提出停車的問題。上海的商業(yè)區(qū)、住宅區(qū)密集,人口密度大,有限的空間難以承載日益增長的車輛保有量。
為緩解住宅小區(qū)、醫(yī)院、公共換乘(P+R)等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2024年市交通委聯(lián)合相關部門印發(fā)《上海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規(guī)定》,為公共停車設施規(guī)劃、建設、運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政策支撐和規(guī)范要求;會同市區(qū)相關職能部門大力推進停車資源優(yōu)化共享、公共停車設施建設運營和智慧停車轉型發(fā)展。
于福林介紹,去年7月以來,在推動新建41萬個建筑配建停車位的同時,還在全市創(chuàng)建了36個停車資源優(yōu)化項目、開工建設5200余個公共停車位,新增5個公共換乘(P+R)停車場、759個停車位對社會提供優(yōu)惠的停車換乘服務。
同時,升級了“上海停車”App的便民服務功能,目前已建成開放45個智慧公共停車場(庫),提供空車位導航、反向尋車等便捷引導服務;結合居民需求在600多處智慧道路停車場開放提供2.15萬個錯峰共享停車位,面向周邊小區(qū)提供按月計費的便捷優(yōu)惠服務;在400多個公共停車場(庫)提供1.45萬個錯峰共享停車位。
為了回應市民不斷擴大的P+R停車需求,今年市交通委將再協(xié)調推出一批公共換乘停車場,涉及6個軌道交通站點,約1300個P+R停車位,并進一步拓展支持便捷的電子支付方式,為市民提供更多停車便利和優(yōu)惠。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任天寶
圖 片 |陶 磊 陳夢澤 劉 歆
編 輯 | 裘穎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